《清水河》

艺术类型
创作类型
原创


作者姓名
版权登记
可信时间戳认证

发布日期
2021-02-27
版权证书

简 介

						

《探清水河》是北京流行的小曲小调。近年来,因为被重新整理和演唱而得到了受众们的再次关注。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流传至今,必然有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如果仅仅将其理解为一个发生在市井之中的爱情悲剧,或者视其为简化版的《孔雀东南飞》或《梁祝》,显然就忽略了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

北京曲剧《清水河》脱胎于这支名曲,但内容更加丰富。辛亥革命之后,原本收“铁杆庄稼”的下层八旗兵松老三因生计所迫开起了烟馆。由于发妻早亡,继妻凶悍,粗心的松老三并没有发现自己的独生女儿松大莲早已亭亭玉立,到了待嫁的年纪。大莲为寻找失落的合欢珮,在清水河边偶遇了送水的小力膀佟小六,两人萌生出纯洁而含蓄的爱情。之后,小六因送水再次与大莲相遇。久别重逢使得二人更加珍惜彼此,从此每日在送水时遥遥一顾,眉目传情。大莲并不知道,她因思念小六而拨响的琵琶,打动了墙外的归国学子完颜熙的心。一日,小六与大莲终于在夜深人静时幽会,情投意合之际,两人思量起日后的出路。不料,次日天明便被父母发现。松老三怒笞大莲时,完颜熙突然登门,一心求娶大莲。吉时将至,新娘却不见了踪影。完颜熙寻至清水河,对大莲诉出前情。大莲表达了谢意,而后毅然跳入河中。大莲七七这一天,佟小六来到河边祭奠,并追随欣心上人的脚步,消失在清水河的波心里。

相比于原曲,本剧想要思考的问题更为多元。例如,大莲在有压力而更本能性的感情与平顺且世俗意义上更合适的感情之间所作出的取舍。再如,大莲性格的形成及原因,包括不完整的原生家庭对于个人的影响等。大莲是缺乏爱的,她不吝惜向给予他人爱,但接受爱的能力却并不算强。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松大莲身上,也存在于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本剧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去唤起当代人的思考。

本剧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舞台演出实际,选择了与《探清水河》亲缘关系最近的北京曲剧,直接使用带有北京方言特色的戏剧语言进行写作,并细致注明了重要的舞台提示。 


评 语

初评评委 2021-03-31
该剧根据北京小曲《探清水河》改编,主要讲述发生在大莲、小六和完颜熙身上的爱情悲剧,探讨了真挚爱情与封建包办婚姻之间的冲突。不过该剧并未跳出《探清水河》原有的故事框架,部分情节失之牵强。例如,继母的凶悍只是通过小六一人之口体现,未在松老三、松大莲或是其他人口中体现,使得继母发现大莲与小六的私情之后表现出来的狠毒缺乏说服力;再如,大莲投河的理由不够充分,剧中小六并未伤及性命,大莲选择死亡使得戏剧矛盾和悲剧性缺乏说服力,也使得原本能打动观众的“投河”情节变得突兀,男主眼看女主投河,似也不太合理。此外,小曲版的《探清水河》根据演唱者的演唱方式不同,可有批判、惋惜、讽刺、悲伤等多种情感体现。若能在该剧结尾的楔子中加入编剧自身对这件事的价值判断,可能更具现代性。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31
故事京味浓郁,很接地气,符合曲剧的艺术特色。叙事比较流畅,但略显潦草,处理不够细腻。比如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二场两人重逢的情感表达笔墨不够,导致三场二人的私会显得轻浮,也不足以支撑二人三次约会私奔。另外还有个别细节处理需要斟酌,比如鸽哨能否吸引喜鹊;松老三只说再商议商议,并未说大莲与小六之事,但完颜熙似乎早已知晓等。另外唱词还要在仔细的顺一顺,韵脚辙口还要再讲究些。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31
《清水河》

把《探清水河》这支北京小曲敷衍成一台北京曲剧大戏,把民国时期的市井爱情搬上今天的都市舞台,目前的文本完成度不错。情节充实,人物踏实,细节厚实。略有担心的是当代观众的共鸣度问题。
立意7分(10分)
结构7分(10分)
剧情14分(20分)
人物14分(20分)
唱词21分(30分)
二度空间6分(10分)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5
该剧描述了大莲和佟小六的爱情故事,剧情感人,故事安排顺畅,牌子曲表述的很到位,故事连贯,地域特征明显。很好的表达了争取爱情的决心。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16
《探清水河》曲牌为原本是北京俚曲末流,为陕西巷风化场所较为流行的“窑调”,用以取悦“八大胡同”常客。曲牌【无锡景】虽美,却因用意不登大雅之堂。在借助流量资本成为“爆款”的同时,行业内部与传统群落,也兼具对其原本属性质疑的声音。对此后者,亦不容忽视。本剧欲“化腐朽为神奇”,不袭蹈、沿用原词,另起炉灶、自成一剧,作者颇有与“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比高,异曲同工之气概。增补人物完颜熙一角,自是基于社会大变革背景下,新旧对立的必然;填补了民间传说中大莲出嫁的前史,也成为一段完整的叙事,比之原著独立成章。但在推动剧情与大莲投河的内因上,尚待挖掘更严密周匝的情感逻辑,个别北京语言用法略欠妥。而老旗人原生家庭的探究,也是对社会关系的有益思索。但悲剧的内因,如引导观众简单归咎于继母前窝的家属构成,又流于简单;开罪于满族破落户,便又于曲剧形式的八旗余韵,内容与形式有内在的对立,观赏者情感上、态度上难以统一。如对内容肯定而否定艺术形式,在剧种选择上则未必囿于俚曲。因北京曲剧草创于新中国,体例尚在完善,曲牌体与板腔体未有定例。但终脱胎于单弦八角鼓。建议可阅读《子弟书全集》《车王府曲本》曲艺部分,以供参考。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12
北京曲剧已经发展为一个剧种,已非曲艺。剧中的唱段有较浓重的曲艺色彩,缺少戏剧矛盾基础、为唱而唱的唱段不符合戏剧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会使情节推进节奏过慢,恐难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需求。

同时,北京曲剧偏重于现实主义的表演风格,因此对剧本的文学性和戏剧性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建议在戏剧性上再进行提高。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