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云》

艺术类型
创作类型
原创

剧本题材
原著出处
--

作者姓名
版权登记
可信时间戳认证

发布日期
2021-02-25
版权证书

简 介

						

古时,大理叶榆城中。

一场小小的戏弄,无意撕开了一双悲情母子的人生伤口。

苍山绝崖顶上,两颗飘摇的灵魂,何去何从?

剧情:

       苍山樵为了骗取酒钱假扮道人戏弄终日无所事事的醉汉段耀宗,告其在苍山悬崖的仙人床上,抛下一支簸箕,随后跃下悬崖,簸箕化云即可飞升成仙。厌倦了市井白眼的段耀宗信以为真,回家向老母董氏逼要银钱和簸箕。董氏平日受尽儿子折磨,以为段耀宗已经淡忘了母子亲情,明知儿子此行必死,仍无奈为他准备了银钱和簸箕。

       苍山山道上,段耀宗一路欣喜,脑海中对因为教育不当造成自己失败人生而始终怀恨的母亲却萦绕不去。仙人床上,对着月光,段耀宗诉出了自己一生的酸楚。

       次日,董氏正准备为儿收尸,段耀宗却闯入家门。原来,段耀宗并未跳崖,只在仙人床上酒醉睡了一觉就返回家中。段耀宗归家睡着后,鼾声大作。董氏忆起自己与儿子相依相伴的时光,五味杂陈。睡梦中,段耀宗竟哼唱起幼时母亲交给他的儿歌,董氏骤然明白,段耀宗仍然心存一丝亲情。董氏随即为自己对儿子跳崖不加阻止的行为极度懊悔自责,无颜面对自己和儿子,遂决定上苍山悬崖以求自赎,是飞仙逃离还是坠崖死去,何去何从任由天意。

       同样是昨日儿子行过的山道,董氏行来百般艰难。脑海中儿子对自己的爱与恨纠葛缠绕,令董氏万分苦楚。仙人床前,董氏悠悠唱起那只儿歌……

       次日清晨,苍山樵在绝崖底捡到一只崭新的簸箕,欢喜地拾回家去。他已经忘记了,这只簸箕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评 语

初评评委 2021-03-30
 该剧讲述了一个民间故事,不知有没有故事原型?主要说的是一位70岁的孤寡老太婆与一个40岁的混混儿儿子的经历。剧中围绕“簸箕云”游戏,告诉人们混蛋儿子主要是因为寡母从小无限溺爱且护短,尽管儿子常年折磨母亲心中仍然有母亲。令人不解的是结局,当母亲觉得儿子还爱着自己时,儿子最后仍然呵斥:“老乞婆,拿酒饭来吃!”。我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写这个剧本?打算给什么人欣赏?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30
故事似乎是一则警世预言,充满寓意,但是对母亲、对儿子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故事没有说清楚,作者也没有想清楚,目前呈现的只是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9
探讨母子关系,采取了一些舞台写意的手段,前1/3“点化“男主,以及交代男子母女关系的部分非常好,但是后来两人分别入山,忽然进入了一种非现实状态,然后用非现实状态来解读和解决母子的关系,有点失去力量。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6
这是一部探讨母子关系,探讨教育与亲情关系的京剧,题材很有现实意义。通过母子上苍山来思考探讨母子关系,也很有创作的空间。但现在的问题是一个老樵夫扮道士诓骗醉汉的设定太过刻意,缺乏可信度。而且太拘泥于这种所谓的古典意趣,反而限制了主题探讨的深入性和直接性。希望作者能够更直率一些,对母子关系的探讨也更加合理一些。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17
假做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虚实难辨,事假情真,此剧构思颇有新意,一篇荒诞的谎言,三两个奇葩人物,只有面临生死(即使是人为设置),才能激发出最可贵的那一点点本心。“经”、“纬”作为贯常的功能人物进出剧情,完成了某些结构作用,也发挥了第三方解说之职,但同时也减弱了人物“表演”出来的可能,如母亲在明知儿子拿了簸箕去山涯可能丧命却还是让他去之后,她的心理情感状况应该有很强烈的重点表达场(唱、念、做、舞均可),而不是简单的由“第三方”经、纬解说即可,戏曲之味也因过于直白的说破而减弱,另,人物语言定要符合人物,此剧儿子的人设本意是不学无术,某些唱词却过于文人化,有待推敲。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14
该作品是一部带有讽喻色彩的原创京剧,编剧对于京剧舞台的可能性非常了解,剧作的舞台感非常强,文辞亦合于京剧要求,亦雅亦俗。不足之处在于母亲在发现儿子心中尚存亲情时反而欲求一死,这一选择有悖逻辑,这个关键的转折,编剧在剧中看似有所交代,但其实是巧妙地滑了过去,并不清晰。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