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将法果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进行中国化的故事新编。将原小说中芳汀的故事放在民国时代的十里洋场上海。改编保留了芳汀为了养育自己寄养在外地的孩子为生活所迫堕入黑暗的基本故事框架。但原小说中芳汀一步步遭受的侮辱与损害的具体内容与过程进行了“置换”,中国元素以及戏曲元素的使用,使原小说的表现力与人物特色更加突出,也更加使观众认识到,悲惨世界在于人类而言具有永不过时的警世意义。
体裁不清,台词与唱风格不统一,且转换不有机,规定情境不清,人物行动缺乏逻辑。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整体看下来,这个戏没有写完。人物的境遇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依然在过程中。
出现的人物都是线性的,比如说“坏”这个点,人物从一开场树立了“坏”,然后就一直“坏”下去。比如“倒霉”也是从一开始到作品结束,一直“倒霉”下去,人物这这个过程中没有成长。
话没有说完的感觉,可能作品整个体量还需要增加,让它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有一个完整性。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本剧将小说《悲惨世界》中芳汀一支故事线单独抽取出来,将故事背景转移到1934年的上海,讲述芳汀是如何一步步被人性的恶意推向堕落深渊的故事。单纯善良的芳汀为补贴自己的私生女儿,轻信了不怀好意的发小白莲儿,被带到声色场所卖唱。在白莲儿一步步的策划下,她先被强暴、后被毁容,只因白莲儿从小嫉妒芳汀的美貌和男性对她的追捧。被害后,绝望中的芳汀大笑着步入妓院,成为妓女。
本剧的优点是:立意非常清晰,探讨人性之恶、恶的相对性以及人们心中无来由的憎恨。全剧台词行文非常流畅,具有中国韵味。苏州评弹的加入也增添了中国美学意蕴。
该剧的缺点在于,对于人性之恶的挖掘不够深入,只聚焦于个别人物的恶行。由于人物类型不够丰富,所以对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刻画还比较模糊。系统性的恶,制度上的恶,没有得到足够表现。另外,本剧的人物塑造也存在遗憾。芳汀的人物动机缺少连贯性,她为了女儿去做艺妓,但被逼为真正的妓女后,女儿却再也没出现过。而白莲儿的形象也比较单一,她自始至终的动机只有简单的报复,白莲儿究竟是谁,她除了恶之外还剩下什么?剧中没有交代清楚,也就导致读者和观众对于她的恶的理解不可能深入。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这个剧本改编的意义是什么?在《悲惨世界》里芳汀代表的是苦难中为了孩子抗争并且几次被命运抛进深渊的人们,但是《悲惨世界》里也有在帮助她的人们,有光。把芳汀的遭遇搬到旧社会的上海,全篇都在讲述芳汀的苦难,想要告诉观众什么呢?这个改编和《悲惨世界》的关联又在哪里?《悲惨世界》讲的只是悲惨吗?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对评弹有涉猎,但故事构建不合理,女性之间的恶意报复需要极强的说服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嫉妒心。风月场所的内容,基本属于杜撰,不具相关生活常识及历史背景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