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以前中央特灶管理班班长李开文的特殊工作性质为出发点,抓住其身为“毛主席身边的炊事员”,擅长烧毛主席也钟爱的“不放酱油的”红烧肉这一人物特点,将“烧肉”作为贯穿本剧的线索。
主人公无论1949年之前从事红军炊事员工作,还是1949年后返乡任职粮站站长,一生工作始终与“食”这一人性最直接朴实需求密切相关,各场戏中均涵盖了这一重要概念,并由此进行延展,对李开文事迹中几处华彩片段进行重点描绘,利用主角执炊烧肉这一戏剧动作,反映从红军长征到革命胜利的时代变迁,及老一辈革命者不变的初心、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
剧本主人公是炊事班班长,全剧围绕做红烧肉为线索,较为新颖,但后半部分挖掘不够深入。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故事截取了老革命李开文人生旅程的中几个乐章,利用主人公炊事班长工作的特质,以小见大从侧面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困苦艰辛到革命胜利的时代变迁。同时李开文与张的氏的感情副线,丝丝入扣,又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多层次的革命老兵形象。使人观后对革命先辈的敬仰落在了心灵上的感触,而非概念化的崇敬。
剧本主线清晰,表达老一辈革命者坚定信仰,初心不变。副线动人,感情真挚细腻。唱词与台词能够较为妥帖的展现人物心境与个中情节。只是在唱段上要细致考量,精心铺排。现在剧本中50余段唱词,有些地方可适当剪裁,有些地方需要抒发情感时又急促带过,如李锦秋牺牲。唱词适当铺排可对饱满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有益。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该剧取材于老红军李开文的真实生平事迹,小中见大,普通中显高尚,可以说是红色革命题材的剧作中,构思独特,难得一见的好剧本。剧中李开文的形象普通,朴实,生动真实,他的人生选择,在那个时代叛逆而真实,放在今天肯定陌生,但在剧中不仅独特可信,而且别有精神风采。希望进一步梳理剧中李开文“离乡参军、草地思乡、痛失亲人、返乡团圆”等情节中的心里轨迹,强化戏剧的内在逻辑,做一些减法,留下一部好戏。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文学剧本读来很流畅,但做为舞台演出本,似有平铺直叙之感。剧本人物的命运都很顺,内心情感没起伏,人物细致的内心描写不够。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更像一部话剧,戏曲舞台不好表现,体量有点大。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平淡中以小见大,献身奉献、重情笃义,以最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了炊事班班长李开文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该剧以事实事件为背景,但是没有写出年代的烙印,唱词和剧情表述不够清晰,过多的叙述内容缺少剧本的内胆,整体还需加工提高。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作品选材独特、视角新颖。
不足:缺乏戏剧矛盾开展的组织,过多的叙述和抒情,使得该剧在戏剧进程中失去戏剧的节奏和情感震撼的力度。唱词没有照顾评剧音乐板腔体的特点。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以烧肉将简单吃食与家庭亲情相连,将个人命运与革命事业相连,刻画出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而又意志坚定、不畏牺牲的革命者形象。在革命红色的同类题材中,这个人物塑造个性鲜明,令人动容。
雨中炊饭的浓烟,遮掩思乡的汩汩热泪,情节设置新颖动人,印象深刻。
如果能够将离乡参军、草地思乡、痛失亲人、返乡团圆等事件的人物内在发展线索厘清,将主人公对革命事业追求逐渐深化的过程重墨点染,会让人物更将立体,更有戏!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主旋律”戏曲作品创作数量不可谓不少,但真正能立在舞台上有艺术感染力的却不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编剧很难处理好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平衡。戏曲作为舞台艺术,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的真实丰富,人物形象要真实丰富,就得让他具有普通人的思想情感,这是“共性”,然后要有他的性格和自己最具体独特的处境,这是“个性”。人物在剧中的第一次出场,他的情绪状况就是不对的。他相当于舍弃了自己的妻儿,要去投奔革命,而且他的舍弃是“欺瞒式”的,但他出场时的情绪是欢快的,明朗的,从这一点看,我们虽然可以看出他对于革命的向往,但他和妻儿的情感关系如何理解呢?希望编剧能够重视每个人在剧中的具体处境,写出符合人物思想情感和性格逻辑的情节。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诚如剧作者故事梗概所言,“烧肉”是贯穿本剧的线索,一钵肉几重情,亲切而朴素,平淡而深刻,令人念念不忘。最要紧的是剧作者文笔精准,抓住主人公在不同时期的几件事情深挖开来,写清楚写透澈,时代之巨变与人物之情感充分蕴含其中,作品幽默风趣接地气,有温情有温度暖人心,是一部自然流畅的戏曲之作,生活气息浓郁,人物个性鲜明,情感朴实真挚,宜舞台,宜评剧。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该剧对炊事班班长李开文事迹中的几处华彩片段进行重点描绘,以他几次做红烧肉为线索,反映了红军从长征到革命胜利的历史变迁,体现出老一辈革命者对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随。前半部分较为流畅,结尾则略有偏移。前面的部分通过对儿子、侄子和桂香等人的描写,将革命者的精神追求铺垫得很到位,可惜结尾却没有将这种精神再做提升。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故事截取了老革命李开文人生旅程的中几个乐章,利用主人公炊事班长工作的特质,以小见大从侧面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困苦艰辛到革命胜利的时代变迁。同时李开文与张的氏的感情副线,丝丝入扣,又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多层次的革命老兵形象。使人观后对革命先辈的敬仰落在了心灵上的感触,而非概念化的崇敬。
剧本主线清晰,表达老一辈革命者坚定信仰,初心不变。副线动人,感情真挚细腻。唱词与台词能够较为妥帖的展现人物心境与个中情节。只是在唱段上要细致考量,精心铺排。现在剧本中50余段唱词,有些地方可适当剪裁,有些地方需要抒发情感时又急促带过,如李锦秋牺牲。唱词适当铺排可对饱满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有益。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烧肉记》
此文本题材独特,人物鲜活,运笔自如流畅,文字生动亲和,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年代特质。李开文这一典型形象具有很强的唯一性和戏剧性,舞台呈现令人期待。
立意9分(10分)
结构9分(10分)
剧情18分(20分)
人物20分(20分)
唱词29分(30分)
二度空间8分(10分)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该剧以事实事件为背景,但是没有写出年代的烙印,过多的陈述缺少剧本的内胆。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平淡中见神奇,以小见大,主人公的毫无功利、献身奉献、重情笃义,跃然纸上;绘出了中央特灶炊事班班长李开文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也侧面勾勒出战争的残酷、革命的代价,新中国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唱词美中见真,俗而不粗,以最质朴的语言写尽最感人的诗句佳篇。美中不足的是引子、第2-4场,唱句平仄安排有待改进,因评剧的音韵属性固定,不便改、修音。但”还乡“一场,”言前“至”唆波“换韵自然、明白如话,”许诺“等关目多顶针续麻,颇有灵动质感,瑕不掩瑜。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剧本以一碗烧肉将亲情与革命关联,刻画出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而又意志坚定的革命者形象。
借雨中炊饭的浓烟,遮掩思乡的汩汩热泪,情节设置新颖动人,印象深刻。
如果能够将离乡参军、草地思乡、痛失亲人、返乡团圆等事件的人物内心发展线索厘清,将主人公对革命事业追求逐渐深化的过程重墨点染,会让人物更将立体,更有戏!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