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死》

艺术类型
创作类型
原创


作者姓名
版权登记
可信时间戳认证

发布日期
2021-02-09
版权证书

简 介

						

《英雄不死》剧本简介

1938年秋,杨靖宇抗联取得黑石山大捷,打破了敌人的围剿。中共地下党通化地区特委书记魏道一带领群众来到抗联营地慰劳祝捷,仰慕杨靖宇的魏素秋随父前来,参加了抗联。由于抗联第一师师长程斌叛变,抗联形势急转直下。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杨靖宇决定自己带少年营在此坚持,吸引着敌人,让韩仁和率警卫旅和魏素秋等突围出去。杨靖宇与敌人周旋中和程斌带领的日伪军相遇,他带领五名战士阻击敌人,命王传圣率少年营转移。杨靖宇甩掉敌人后,已经断粮四天,他和警卫员黄生发在此吸引敌人,让其他四名战士分两组突围。当黄生发下山寻粮时,敌人包围了杨靖宇,杨靖宇壮烈牺牲。杨靖宇死后,与他互为对手的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让剖开他的胃看他都吃些什么,见胃里只有树皮草根,顿时惊呆,头疼欲裂,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岸谷让切下杨靖宇的头颅游行示众,病态中的他幻觉中看到杨靖宇的头还在怒目圆睁,从此他一闭眼就看到杨靖宇找他索命。魏道一利用岸谷的病态心理,以安慰亡灵挽救岸谷性命为名,举行了一场群众祭奠杨靖宇的大会。祭奠大会进行时,叛徒程斌突然出现,与魏道一及化妆成群众的抗联人员互相认出,使场面顿时紧张,险象环生。但在杨靖宇精神作用下,在魏道一的掌控操纵下,祭奠大会最终成了锄奸大会,抗日誓师大会。

杨靖宇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囯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评 语

初评评委 2021-03-30
《英雄不死》写的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动人故事。这个剧本与众不同,前面五场描写在日寇疯狂围剿中,由于叛徒出卖,英雄英勇就义。后面两场大胆虚构,通过“祭灵”,惩处叛徒与杀害英雄的刽子手,为英雄报仇雪恨。可贵的是,后两场尽管虚构,却整体合情合理,且不乏艺术真实感。剧作构思有特色,叙事简洁流畅,有情有义,是一部浪漫解气的好作品。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30
剧本的主人公究竟是谁,杨靖宇还是魏道一,作为一个戏曲剧本来说,这个作品的体量过大,作者缺乏戏曲舞台的思维,缺乏对材料梳理、剪裁的能力,如何突出重点,如何与自己的创作初衷保持一致,还需要斟酌。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9
对于真实历史人物,尤其是承载了重大历史事件和意义的人物,撰写和改编都不容易。对于叛徒的叛变还可更加丰富和有说服力,另外需要让日军反面人物立得住,既要让他有作恶的足够的动因,又要让他的崩溃合情合理。目前这些部分都有提高的空间。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4
    杨靖宇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彪炳千秋的优秀共产党人,杨靖宇一生传奇,有戏可做,写他的作品也很多,《英雄不死》选取1938-1940最后抗日牺牲集中抒写,剧情较曲折,人物较鲜明,某些细节场面(如分食玉米饼等)安排较生动感人,最后两场围绕主题将“英雄不死”落到舞台表现的明处,颇费心思。

    对于这样一位热血男儿,关键场景剧本缺乏有力渲染,情绪与氛围都没上去,如分食玉米饼过后紧接的杨靖宇赴死的场面就不能与“英雄之死”相匹配,重要场次有待打磨。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0
该剧本体量太大,故事太长,点太散,主体不够清晰,为二度创作搬上舞台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不利于主角的深入全面的塑造,也就是说留给演员创造的空间有限。剧本可以再精心剪裁一下,做到疏密有致,才能突出重点。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13
该作品是革命题材京剧现代戏,以杨靖宇的英雄传奇为戏剧内容。当代戏曲在处理当代英雄题材时容易出现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不能挖掘出这个英雄最独特的内在魅力,无法在舞台上真正塑造出这个英雄区别于其他英雄的个性特点。编剧在写人物时,以仰视的态度去处理人物,就很难真正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毕竟,每一个英雄在成为英雄之前,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不同的表达。无法写到独特,就会把一部戏写成“先进事迹的记录”,失去了戏剧作为一门艺术的终极价值。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