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在黄河沿岸大柳镇,芳华绝代的“黄河龙石铺”少掌柜林元春,被日军大队长、豪门阔少、土匪头子紧紧盯上,她如何在血雨腥风中实现命运的逆袭,完成救亡图存的神圣使命?该剧从抗日战争的非常时期切入,围绕林元春与这几个人特别的爱恨情仇展开故事。讲述了日寇在侵占大柳镇后,烧杀抢掠,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元春的父亲是大柳山区敌后抗日武装联络员。他把大柳山地下党抗日骨干的名单,密封在祖传珍宝——黄河龙石的底座下,等待八路军特派员前来对接,以组织武力歼灭日寇。日军大队长井上洗劫黄河龙石铺,逼迫林家交出黄河龙石,林家人以死抗挣,使鬼子难以得逞。奸诈的井上便贴出告示悬赏献宝者,饥饿的难民哀求林家向鬼子交出龙石,以救全镇于饥荒。林元春在父母、爷爷先后死于鬼子之手后,毅然接过了保护黄河龙石、与特派员交接的神圣使命。她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量,周旋于柳路、孟佑华、井上、关匪首之间斗智斗勇,并以黄河龙石为诱饵,把日军主力部队引到虎头崖,军民合力把鬼子歼灭。 这些发生在主线上的矛盾节点,反映了抗战的艰巨性,增强了主人公的艺术魅力。同时该剧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在日寇的暴行中,大柳镇百姓在生存欲念的驱使下,在家仇国恨下人性选择的艰难性。剧中人物是如何在人性和理性中转变或挣扎着?这个问题贯穿着全剧,让观众痛彻心扉,无法释怀,增强了戏剧的张力。剧中展现了多种矛盾冲突,强固了故事结构,丰满了人物个性。
这是一部黄河文化题材、红色文化题材、爱国文化题材相融合的剧目,该剧从全国在抗战时期与敌寇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史料中取材,经过艺术加工,在舞台上绽放共产党人永恒的初心使命,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本剧以护送黄河石为主要线索,讲述了大柳镇百姓抗击日寇的故事。情节流畅,剧情一波三折,人物个性鲜明。但部分语言较为生硬、简单,对人物内心的开掘有待加强。此外,结尾处还缺少力量,显得突兀。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情节牵强,结构散乱,文笔较差,距合格剧本较大差距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黄河石在》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性的抗日题材文本,大开大合,回肠荡气,一组人物棱角鲜明。林元春与四个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略显刻意,尚需进一步“打磨”。
立意7分(10分)
结构7分(10分)
剧情18分(20分)
人物13分(20分)
唱词23分(30分)
二度空间7分(10分)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剧本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黄河流域大柳镇石铺少掌柜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量,为保护祖传珍宝与完成爷爷嘱托保存八路军机密信息,周旋于同村汉奸(实为共产党人)、土匪、日本侵略者三方,最终以祖传珍宝为诱饵,与百姓、八路军合力将日本鬼子歼灭的故事。
剧中塑造了一位身负家仇国恨、 爱恨情仇缠绕而又聪慧美丽、有胆有识的少掌柜林元春这一女性角色,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传奇色彩浓烈,剧情一波三折,信息量大,较强的观赏性。
剧中唱段量大,篇幅长,特别是在重复剧情、叙事性的内容其实可以不再赘述。
剧中关首匪也垂涎元春美貌,欲与之成婚的,但在被日军击退之后,元春与孟佑华成婚等,这个人物消失了,突然在最后合围日军时又出现了,建议将关首匪这个人物有个延续的铺垫,也为之后他投奔八路军做好基础。
另,北京曲剧是诞生于北京的地方戏,比较擅长演绎北京的故事,本剧发生地是黄河流域,对白中多次出现“恁”,好像更接近河南话,所以建议为河南曲剧也许更合适。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以龙石为主线,家愁国恨慢慢铺展开来,描述了为了取得抗战胜利采取的种种办法来消灭敌人。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作为抗日题材现代戏,以文物保护为切口结构剧作,当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所谓文脉的传承,正与国运息息相关。黄河石寓意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石在则国在、民族在。主人公林元春的艺术形象,作者则匠心独运的以女性商人形象入戏,为此与日寇的淫威利诱、斗智斗勇使人印象颇深,穿插爱情线索于其中,细腻动人。因北京曲剧草创于新中国,体例尚在完善,曲牌体与板腔体未有定例。但终脱胎于单弦八角鼓。建议可阅读《子弟书全集》《车王府曲本》曲艺部分,以供参考。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