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讲述的是清光绪年间户部尚书阎敬铭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一个当家理财反腐倡廉,一个创办海军助推洋务;一个在慈禧太后动用海军经费修园子时冒死谏奏被革职留用,一个在黄海海战战败后怒怼慈禧被革职留任、甲午海战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又被赏还翎顶授以全权去马关议和的醒世故事。
该剧讲述光绪年间户部尚书阎敬铭与直隶总督李鸿章,身为日暮西山的清廷臣子,试图力挽狂澜、阻挡大厦倾塌之事。剧名颇具吸引力。但阎敬铭与李鸿章的戏份,在前三场基本没有交集,到第九场《大国之殇》才较有意味,这显然是不够的;又,剧本过于关注二者的所行事迹,对人物心理描摹有待深入;且剧本之文学性不足以支撑它关注的人物与事件。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该剧以阎敬铭、李鸿章为主脑,以中日海军建设对比和甲午海战为背景,试图揭示清末封建统治的腐朽。但剧本对于封建统治的腐朽本质发掘不深,特别是全剧结尾以奋进之势签署《马关条约》,违背了普世大众对历史的认知。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京剧《富家翁与裱糊匠》
阎敬铭与李鸿章之间的这段故事,因特殊的历史背景而充溢着国之殇怀。完成度一般,唱词在格律和韵脚层面有待考量,道白部分的戏曲韵律更需强化。
立意6分(10分)
结构6分(10分)
剧情11分(20分)
人物17分(20分)
唱词15分(30分)
二度空间3分(10分)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作者通过选取户部尚书阎敬铭献策户部无有代偿地方清偿欠款、谏奏不可挪用海军军费,直隶总督李鸿章与日本领事交涉赔偿、黄海战败遭人诬陷等事件,反映了清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展现了清朝二位忠臣阎敬铭、李鸿章为了国家的安危而尽心竭力、忠君爱民的形象。
故事清晰,事件明了,但家翁和裱糊匠二人的勾连稍显薄弱与简单,如果在忧国忧民、无畏直谏等人物共同的追求和个性方面进行挖掘和融汇,也许会增加文本的二者的融合性,同时也能更加凸显本剧的主题。
本剧应该属于历史剧,人物语言还是要在历史感和身份感方面进行雕琢。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富家翁”与“裱糊匠”,分别代指清季两位名臣。史上阎敬铭之知名度远逊李鸿章,在剧中形成映射、彼此关照,是本作最可取之处。作者文风幽默、对白生动,但唱词平仄安排与句式,如果以演出本要求,则有待进一步提高。索性京剧音韵系统杂驳,可互为修音,有待2-3度创作技术处理。结穴因名句哲思自省,仍需要强烈的逻辑与剧情支撑。在历史剧的深刻性上进一步发掘。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剧情故事叙述的略显拖沓,剧名更有待商榷,还原历史要以史为鉴。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