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仙真人传》

艺术类型
创作类型
原创

剧本题材
原著出处
--

作者姓名
版权登记
可信时间戳认证

发布日期
2021-01-02
版权证书

简 介

						

 故事来源与现实意义

二仙真人的传说故事遍布于我国晋、冀、鲁、豫地区,起源于山西壶关,集中传播在晋城、高平、陵川一带。千百年来得到世人的崇拜与祭祀,形成以孝德为核心的民俗信仰文化。二仙宫观在晋东南地区更是星罗棋布,以紫团山为中心向周围辐射,仅现存建筑好、规模大的就三十多处,其中,国宝级宫观八处。壶关、晋城、高平、陵川等旧县志均有记载;二仙各宫观庙堂遗留历朝古碑,最早从唐乾宁至今数不胜数,光壶关真泽宫现存就有二十八通。

建国初期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校址就设在壶关真泽宫,何长工为校长;老一辈革命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的夫人齐心,就曾经在此生活和学习,2019年4月被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女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由真人直接羽化升仙的地方神祇之一,也是晋东南地区唯一的一颗弘扬传统孝道文化的艳丽明珠,更是历史古迹文化和红色教育文化的旅游胜地。

故 事 梗 概   

在后唐大历年间。太行山腹部,紫团山下乐家坡,有一对乐氏孪生姐妹大妮、二妮,聪慧异常。其生母早逝,父近病亡。继母吕氏在其父吕朴善的挑拨教唆下,违心对二女百般虐待。二女贤善淑孝逆来顺受,从不抵触违背大其五岁的继母意愿,尽心去完继母交代的不可能完成的:尖底桶抬水、酷暑日寻冰、冰雪天采菇、六七月拾麦等各种苦差。这种孝母之心心感动了天神玉皇大帝,地仙山神、土地、灶君,包括山神手下的豺、狼、虎、豹都为之动容,为其排难。最终玉帝传旨由托塔天王李靖、二郎真君杨戬将二女接入天庭修行,遣雷公电母下界除恶。升仙后的乐氏姐妹屡次临阵幻化救军;关怀当地百姓疾苦;并且在其继母临终时现身床前侍奉,托梦于乡邻帮其葬母。二位女仙,忠于国、孝于亲、爱于民,最终被人间帝王宋徽宗降旨,敕封为“冲惠、冲淑”二位真人,并动用国库大动土木,为其修建真泽神宫、塑身立像,以供后世奉祀。


评 语

初评评委 2021-03-30
剧作取材于民间广泛流传的关于“二仙真人”的传说故事。应该说剧本的完成度较高,人物与情节的叙述,场面氛围的渲染,尤其是对于所谓孝道文化的民间信仰的表达很到位。这个剧本从形式到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大众观赏,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社会教化。只是作为现代剧场的观众群体,可能有些简单。从戏剧性的角度,人物故事情节发展让人觉得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剧本在不好改动的前提下,可以强化剧中人情感的真实性,强化形式表现的娱乐性。也许这个剧本最适合在民间传说的发源地驻场演出。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9
整个故事被分裂为前后两半,没有戏核,文本和故事的铺排更像曲艺而非戏曲。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9
旅游胜地的传说要变成作品,需要作者的深入思考和逻辑结构,而非直接把传说写一遍。不知作者要表达什么,何况人们说的真、善、美都是有前提的,没有前提的提倡go真善美是虚无的是暴力的。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8
这个题材显然取材自当地的民间传说,不可谓不传奇,但是,从一个讲述的民间故事到戏剧舞台可以展现的戏剧故事,作者的转化不高明、不巧妙,缺乏剪裁和构思,㛑缺乏提炼和设计。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12
该作品属于“神仙道化剧”,以当地传说为题材加以演绎。作品缺乏当代意识,沿用甚至强调了原神话传说中“道德教化”的部分,其立意和当代的价值观有所背离,尤其是对于“孝道”的提倡,很值得商榷。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09
民间传奇色彩较浓郁,对于特定区域的观众可能比较容易产生共鸣。但剧作非黑即白的人物处理过于简单,主要人物大妮二妮没有着重区分点,人物戏剧行动过于直白,剧本缺乏可品咂的余韵。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