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花问月》

艺术类型
创作类型
改编

剧本题材
原著出处
《红楼梦》

作者姓名
版权登记
可信时间戳认证

发布日期
2020-12-30
版权证书

简 介

						

京剧剧本《菱花问月》故事取材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红楼梦》。通过叙述甄英莲(香菱)短暂一生的遭际,反应了香菱无论在何种际遇下,都不改其纯真、善良、诗性的品性。她5岁被拐,12岁被一女两卖薛冯二家,两家争执不下,薛家豪奴将冯公子打死。贾雨村在门子的劝说调停下,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英莲被薛家生拖死拽拖走,随薛家入京都,暂住贾家梨香院。薛宝钗为英莲取名“香菱”,薛蟠将香菱献于母亲使唤,一年后,乞母正式纳香菱为妾。薛蟠富家纨绔子弟,一次酒后,因调弄柳湘莲而被其教训,打成重伤,羞出见人,立意远游学艺。薛蟠离家后,香菱有机会在薛宝钗的帮助下,搬入大观园,学写字作诗,拜林黛玉为师。诗成,探春补柬,请香菱入海棠诗社。香菱成为唯一以丫头身份入诗社的社员。宝玉生日当天,香菱与小丫头们斗草,打闹间将刚刚做成的石榴红菱裙子在泥水里弄脏,在园中正遇上宝玉,情急之下,宝玉劝其换来袭人同色同样的,遮过一时。薛蟠远游扮货返家途中,遇强盗将货物抢走,柳湘莲出手将货物追回,又救下薛蟠。薛柳二人冰释前嫌,义结金兰。柳湘莲素性爽侠,却也冷面冷心。以鸳鸯剑与尤三姐定亲,后反悔,三姐拔剑自刎,湘莲削发出走。薛蟠返家后,带回途中扬州的土物,宝钗分与姐妹们,又勾起黛玉的思乡之感。薛蟠娶来正室夫人夏金桂,金桂妒薛蟠身边有才貌俱佳的爱妾香菱,百般挫磨她,又设计陷害,至使香菱被逐。宝玉叹惋香菱遭际,到寺庙烧香还愿,问取疗妒膏药。江湖道士“王一贴”为他胡诌妒妇方,逗笑取乐。未及宝玉返回,被告知香菱郁结已久,吃药不治,香消玉殒。在香菱短暂的一生中,虽出身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姑苏城望族乡宦之家甄家,但却命途多舛,使她失去了部分记忆,不知自己本姓。然而她天资聪颖,长相不俗,品性贤淑,并喜爱读书写字作诗。她也得到了薛家人、黛玉、宝玉等的看重,得以融入大观园的精神世界。她也是现世晦暗中温暖、柔韧、美的象征,散发着难以磨灭的精神力量。


评 语

初评评委 2021-03-30
剧作取材于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剧本围绕小说中香菱的命运展开故事,遗憾的是作者好像不在乎剧本创作对于戏剧性的要求,全剧从头到尾基本上都是剧中人物直接上场叙述自己的“故事”,没有什么剧作的结构及场景,可以说不像一个剧本。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9
只是从原著中挑选出香菱的一些情节段落摆放,还没有从原著小说的样态里脱身出来,完成度不高,还不成为一个戏曲甚至剧作文本。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8
作者缺乏基本的结构故事的能力,在人物介绍中说,菱花是香菱失去的记忆,那么以记忆入戏必然是有所考虑的,但是全部作品是在叙述香菱本身的命运,从被拐走开始,带入大观园,到最后去世,作者的意图不明确。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18
以《红楼梦》为创作题材需要对原著有深刻透彻的理解,然后再提炼创作成一个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剧本。既以香菱为主角,就要梳理原著中香菱的遭遇背后更深刻的命运悲剧到底是什么,然后用有机的戏剧结构来表现。现在的剧本就是红楼梦情节的节选拼凑,缺乏有机的整体结构,出场人物众多,却散乱堆砌。设置了角色菱花,却没有看到她和香菱的有机互文,很可惜。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12
该作品从《红楼梦》中取材,以甄英莲(香菱 )的人生为戏剧内容,从选题上看有一定价值,但是编剧对于戏剧,尤其是戏曲舞台的“时空局限性”缺乏认知,以甄英莲的一生入戏,导致全剧每一场的内容较为复杂,忙于交代情节,而忽略了对人物的深层刻画。过于“写实”而缺乏“写意”的场面,因此失去了戏曲“长于抒情”的意味。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09
舞台上曾经上演过的京剧红楼戏并不少,现在传习的梅先生的《黛玉葬花》、荀先生的《红楼二尤》等作品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表演上各俱特色,尤其在舞台人物塑造上更是各有千秋。本剧作以香菱入戏,颇为罕见,有新意,但选题本身较难,剧作者要更进一步提炼出人物的”魂“,而宜于舞台表现的“戏剧行动“也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布局,小说中零散见于各章的有关香菱的“故事”有待剧作者巧妙地重新结构和深挖。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