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渡草堂》

此剧本版权已由‘培源优选’独家代理,合作请洽18600936689
艺术类型
创作类型
原创

剧本题材
原著出处
--

作者姓名
版权登记
可信时间戳认证

发布日期
2020-12-22
版权证书

简 介

						

       明代,文武双全的唐荆川因为朝堂昏暗,回乡隐居,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在陈渡草堂治学修心,亦心怀天下。倭寇进犯东南,唐荊川目睹生民之苦,想出山领兵抗倭。但朝廷认为他只是虚名浮誉之辈,不予理会,把持朝政的奸相严嵩却命他出山。最终,唐荊川遵从解民倒悬的本心,不顾攀附奸臣的名声,毅然出山抗倭,身先士卒,为国捐躯。

       作为南中王门的代表性人物,唐荆川深受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并用一生去践行。他实现了王阳明所倡导的圣人境界,即不顾他人非议而独行其志的大丈夫品格,或者说是凤凰翔于千刃之上的超然境界。这样的境界在今天依然震撼人心,这样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值得推崇。

       本剧并不正面表现唐荆川领兵在海上抗倭的丰功伟绩,也不写唐荆川的一生,而是表现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两难的抉择,从而体现人物高贵的品格。唐荆川遇到了人生最大的考验,他知道了自己该如何做,然而这一步要迈出去,却十分艰难,要越过重重阻碍。这重重阻碍,他是如何越过的?这是本剧要表现的东西。


分 析


评 语

复评评委 2021-04-30
剧目借鉴元杂剧的结构,分为四场,人物行当分明,叙述流畅自然,可以看出作者深谙舞台规律,有着娴熟的编剧技巧。提升之处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情节设置还可进一步深入。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30

剧本写的是明代士大夫唐荆川“进与退”的故事。作者很会写戏,以小见大。剧作简洁小巧,生动有趣。现在重要的问题是基本构思可能被质疑?主人公唐荆州作为隐士,一生清白,人格高尚。突然,倭寇入侵,战火蔓延,奸臣严嵩令他率军出征平寇。剧作重点表现他的两难选择,目的是歌颂他高尚的人格精神。很显然,作为那个时代的士大夫,为国为民,救民于水火才是正道,纠结于个人的清白显得矫情不自然。剧作理应从思想内容层面合情合理的解决这个基本问题。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30
剧作者以明代士大夫唐荆川出世入世的故事为题材,展现了一代名士的风骨和爱国情怀。戏剧结构严谨,文词较佳,但剧中着重笔墨在父女亲情与家国大义之间进行较量,从戏剧矛盾设置上,有较大问题。剧中曾写到“只有朝廷的官,社稷的官,百姓的官,哪来的什么严嵩的官。”既有如此见识,又怎会因为女儿的断绣拒嫁而藏剑。还需再仔细考虑。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29
编剧具有一定的戏曲写作基础,情节铺陈,唱念安排都较为合理。剧中主角唐荆川,在“名节”与“报国”之间的内心冲突贯穿始终,女儿的婚事作为副线,与唐荆川内心冲突这条主线相互嵌套,其根本上是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冲突。但需要斟酌的是,在这样严峻的时刻,对于“声名”的考量,真的会构成对其人的考验吗?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出品机构 2021-04-27
以明代著名文学家、抗倭英雄唐荆川为主人公,唐荆州作为隐士,一生清白,人格高尚。整剧歌颂他高尚的人格精神。选取他一个重要的选择时刻作为全剧核心,全剧人物内心处理的非常好,对于两难的抉择为国家的思想高于一切。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出品机构 2021-04-26
剧本很完整,文笔好,情节流畅,有很多优美的词句。主题于现在的主流思想有差别,未能体现“知行合一”,为何请唐出山理由交代不清,剧情冲突不顺其自然,感觉有点强行为之。有强行洗白之感。

.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26
故事情节紧凑、人物个性突出丰满,有较好的舞台画面,编剧功底不错,为老生、花脸重头戏。第二场略显冗长,咏叹调核心唱段长达46句。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25
  本剧以唐荆川和唐采薇这一对父女亲情为线索,串联起唐荆川在归隐山林、保全清名和为济世救民、被人污名的两难境地间选择的矛盾纠结。从闭门谢客的决绝、意识到东南危情时的急迫、牵连爱女婚事的退缩、同窗深谈之后的痛下决心,直至最终与女绝交、责骂声中赴命的激烈壮怀,细致入微地塑造了一位心怀救世济民却又舐犊之情的父亲形象,伟大而又饱含常人之情的英雄形象。

  戏剧结构巧妙精炼,起承转合节奏分明。
  • 1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24
全剧比较流畅,人物性格也比较鲜明。但全剧的高潮部分尚不够,应在细腻描写构思。
  • 1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22
作品对题材的运用有较为独特的思考,写作较为娴熟,有一定功力。亦庄亦谐,有激趣。

主要的问题是:1、主题开掘不够深入。在唐荆川作为一介大儒王阳明学说的践行者,在面对倭寇进犯烧杀抢掠之危情之下,不会心存二意,当是义无反顾出山临危受命。但是因为严嵩举荐,必将引起世人误会,唐荆川也也深知厉害,并因此构成矛盾。主要的笔墨应该挖掘唐荆川于阳明学说的深刻性和实践性。显然,作者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不够,故而笔墨他移。交代一些琐碎。2、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刻画尚待加强。唐荆川的人物定位显然不够准确,他的复杂的矛盾性与他博大的胸怀和高贵的品格的描绘不足,他的崇高与凡夫的世俗观所形成的矛盾对立和冲突以及由此而给他造成的伤害并带给他无尽的“孤独”感不够强强烈。不能让人感同身受,受到强烈的震撼,引发强烈的思索。3、戏剧性有待加强。
  • 1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19
设思巧妙,重点场景精巧,宜于戏曲舞台把握,总体而言,文本戏曲化程度较高。京剧化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唱句格律润饰。
  • 1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30
 剧本写的是明代士大夫唐荆川“进与退”的故事。作者很会写戏,以小见大。剧作集中小巧,生动有趣。现在重要的问题是基本构思可能被质疑?主人公唐荆州作为隐士,一生清白,人格高尚。突然,倭寇入侵,战火蔓延。奸臣严嵩令他率军出征平寇,他却陷入两难,剧作重点表现他的两难选择,目的是歌颂他高尚的人格精神。很显然,作为那个时代的士大夫,为国为民,救民于水火才是正道,纠结于个人的清白显得矫情不自然。剧作理应从思想内容层面合情合理的解决这个基本问题。
  • 1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9
为大格局而放下一时荣辱,有《赵氏孤儿》这样的成功案例在先。本剧也塑造的是为了正义而暂时“放下”立场的主人公,但对比就可看出差距。不同方面的力量对一个人的撕裂,要足够势均力敌,才能够对这个人形成足够的煎熬感。但显然,编剧花费大笔墨,甚至从开头都可能被错当成一号主人公的女儿一方,其情节设置所形成的重要性和分量感是非常勉强的,是一个被编剧夸大了的困难,是一个故意让剧中人不化解,而和家国安危、文人士人的价值观纠些都不能放置在同一个水平上考虑的困难。所以整个剧有“一脚踏空”之感。而编剧对于主人公忍辱负重的选择是最大动因是心中有数的,如果想增加人情味,或者出于避免“和尚戏”的考虑,通过别的方式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 1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8
作品以明朝唐荆川作为主要人物入戏,但是并不正面表现唐荆川领兵在海上抗倭的丰功伟绩,也不写唐荆川的一生,而是表现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两难的抉择,最后实际讲述的是一位读书人的担当。主要人物设置很有戏剧性,作品简练,结构上借鉴了元杂剧,分为四场,着重于情趣,尊重戏曲创作的规律,相对成熟一点。
  • 1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4
情节出奇,人物出彩,唱、念、做、表均可发挥,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剧本因舞台而设,颇具戏曲机趣,部分关节转承处安排巧妙,如由鱼而匣,又由空匣引出抗倭“正事”,寓庄于谐;从青、红等各色之论到明心见性之哲思表达,寓形象于说理,全剧无论人还是事或者情都较为集中而凝炼,家事国事相纠结,事与情胶着着层层推进,剧作者有一定的技巧手法。文辞有待重新修润打磨,尤其唱词更需斟酌推敲。该剧宜打磨后排演。
  • 1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18
剧本注重“趣味”和“机趣”较为难得,新编戏曲中常见叙事干巴枯燥之特点,本剧中却能从许多细节着手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内心活动,为表演提供了很好的表现空间,看得出作者有较好的舞台修养。不足的是对主题的表现和人物的刻画,缺乏当代作者的新发现、新角度、新关怀,只是按照普遍观念讲述了一个历史人物。这样就缺乏深度,也不容易和当代观众产生共鸣。
  • 1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13
该作品是新编历史剧,以明代著名文学家、抗倭英雄唐荆川为主人公,选取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选择时刻作为全剧核心,从戏剧性来看是足够的。编剧也具有娴熟的技巧和手段,全剧层次铺陈安排较为合理。但人物形象的处理不超乎预期,他的选择的动机也不出人意料。
  • 1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