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有思考,以简单也较有新意的形式进行表现。该剧对自己的定位清晰,小剧场互动性的尝试却有实践价值。看得出,整个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的思考。伍先生的人生抉择在网约车载客过程的不断“相遇”中找到了答案,这是对生活中的“小人物”和生活本身充分关注下诞生的作品。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本身的故事是否足够典型,又是否能够形成事件性较强的内在冲突值得思考。主人公的转变,是否在这一天就可以完成目前看来还有些牵强,也值得再推敲。作品整体完整,流畅,读至尾声回看题目,感觉更像“诞生”的过程,而不是“杀死”的过程。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作者在剧本中所写的情感,有些是极其真挚、纯净的,部分台词生动、不矫情。
可无论是“交互”还是“沉浸”,故事首先是“有趣”,然后才是思想性、教育意义和美德。文可以载道,但戏不是主题和良好初衷的工具。
导演伍先生,他的导演身份和追求,目前不够具体。这个人物、这个人物的职业身份需要再具体:比如,他是个体制内的院团导演、他是个执着的非职业导演,还是体制外的自由艺术家?他是否还经营着自己的剧场、自己的剧团(妻子哭着说:“不只有你们的剧场不开门……”)?无需过多的笔墨进行交代,但是作者自己需要具体。
目前的观感,伍先生并不真的像是一个成年的、拖家带口的导演,而更像是一个想象出的概念。
生活中,一个陌生人的一些言行或者是某些举动,可以深深地触动我们,而无需太多交代。原因是,他(或她)是一个具体、鲜活的人。
导演想要探索的方向是有益的,但目前的叙事体量难以支撑起一台完整的演出。假如是社区性质的短剧演出,倒是可行。导演的想法很多,但总体原则稍显凌乱。
很明白这只是初稿,但这颗种子需要足够的生命力。目前还达不到用二度创作来丰满和修正的基础。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杀死一个戏剧导演》摒弃了传统的“第四堵墙”的演剧模式,采用了“交互戏剧”这一概念,通过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互动,让观众共同体验角色的困顿,从而与创作团队一同“潜”入生活,寻找身边“爱的种子”。剧本重点刻画了怀有艺术梦的出租车司机伍先生,但是整体剧情有些单薄,不够引人入胜,比如乘客分享着自己的故事,但故事本身与主人公伍先生的勾连又不够明确,导致本该串联在一起的剧情变得碎片化。同时,视觉上也主要采取了写意的手法,通过操控道具来描绘场景的变换,但显得有些过于简单。“交互戏剧”的尝试非常有趣、大胆,但是故事本身有点薄弱。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故事有一定想象力,但是落实起来难度较大,交互性如何体现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