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路上,一行人路过狮驼岭,按照老规矩,“狮驼岭一难”的剧本提前被送到师徒面前。以往的众多磨难都是按照剧本走,最终逢凶化吉的。然而这次,狮驼岭的三大王大鹏并不想按部就班……师徒被缚,灵山出动,仙妖魔道,心里都有各自的算计,上演一场好戏。
舞台前后,四个演员为观众呈现一出《狮驼岭》,一人分饰多角,制作十分简陋,舞台事故频出。演员们有的经验丰富、有的初生牛犊、有的倚老卖老、有的暗地使绊,各有各的计较,各有各的目的,好歹完成了这出闹剧。
戏里戏外,每个人都想有所掌控,每个人都想获得自由;可是真的能够自由么,他们又将被谁掌控?戏中,唐三藏给出了答案;戏外,人们已经忘了寻找答案。
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剧本,戏中戏结构,对西游记中的人物进行了重新组合和包装。但可惜的是,人物变换次数太多,间离太过频繁,影响了观剧的整体感受,同时主题也被淹没在一片台词和喧闹中,拎不出重点。叙事散乱,影响整体节奏。建议作者修改的过程中,适量删减,提炼出全剧的高潮。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戏说西游记狮驼岭,通过戏中戏的嵌套结构,达到了讽喻现实的效果。剧中角色众多,用四名演员完成,手法具有后现代先锋意识,形式感强,基调轻松,主题却不轻率,对戏剧行业、人际关系、社会现实等话题领域均由触及。
就文本来看,四人分饰多角的呈现有些散乱,不排除结合演员表演后会变得清晰,对导演演员的二度是很大的挑战。台词有些过于跳跃,消解了针砭时弊的力度,应力求将重点部分明确“给”出来,在思想性的维度上继续深入。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其实有一个矛盾经常被讨论,我们希望编剧具有导演思维,这样的话,在写的时候可以考虑舞台呈现,可我们也害怕编剧在写文学本的时候太多的导演手段,这样会限制导演的二度创作。这个作品就是这样,编剧几乎把导演的工作都做完了,包括角色的安排和串演。这样的剧本有点操之过急,因为好的剧本先打好它的文学基础,再来确定它的呈现形式,才不至于两边都着岸,除非编剧本人已非常熟知舞台,那就另当别论。这个戏,也许在呈现时能清楚一些,但一看文本,凌乱不堪。也不明白演员扮演所属角色的安排用意。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剧目标注为《西游记》改编,实则仅引用其中人物名称和关系,来讲述了戏剧舞台工作中的发生的问题和事件。 题材受众性小,不吸引观众,不明所以。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有趣的改编,嬉笑怒骂间看到世态炎凉,荒诞无厘头中透出人情冷暖。考虑到一人多角,快速切换间如何让观众更清晰角色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而且中间有张冠李戴的笔误,要注意细节。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改编自《西游记》。编剧自称“西行取经传佛法、抑道法之宗教魔幻现实主义大戏”。此剧以戏中戏的方式让演员在排练场与戏剧时空、各种身份之间出出进进,因为编剧认为“菩萨妖精,本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因此时空非常自由,角色无端变换。大致情节是,朱、玄、青、白四位演员在排练场讨论剧本,进行排练,他们四位扮演西天取经的唐僧、悟空、沙僧、八戒,也扮演狮驼岭上的妖孽大鹏、金狮、白象、小妖,还同时扮演佛祖、普贤、文殊、旁白,取经人被妖孽所困,上了蒸笼,为佛祖等仙王所救。最后演员离开剧场,上了地铁。由于角色身份过多,间离效果过频,导致整个戏剧像是一场游戏,创造不出有感染力的情境。这是大家一起玩游戏么?还是假作真时真亦假?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戏说《西游记》,有理、有趣、有思考。但是,佛教用语过多、角色众多,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此剧有一定创意,借用《西游记》的经典故事,把当下与历史、剧内与剧外、神话与现实等多层叙事环套重叠,在形式上有较好的创新,引发人的思考。不足之处是叙事有些混乱,人物关系也有含混之处,体现出剧作者在这方面的技巧还不够熟练。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