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穷苦的老人,一群冷漠的路人,一场社会的悲剧,关注人的关系,层级的隔离,社群同理心的缺失。可以再深层次探讨一下路人的冷漠根源,别符号化处理。感觉有抄袭安魂曲的影子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篇幅较短,不足以构成整部戏。
建议可加入其他契诃夫小说,合为一部。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根据契诃夫的小说改编,编剧对于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进行了中国式的改换。20世纪初一个冬夜, 70多岁的饭店伙计顺子的孙子死了,他拿着孙子喜欢玩的一个破布娃娃喃喃自语,寄托哀思。改编保留了原小说寻欢作乐的人们的冷漠,老人悲苦孤独却无处言说的境遇。饭店伙计们到村里去参加婚礼,只留下顺子一人看店,一位有钱的姥爷带着个妖艳的女子来店里,顺子想跟他们讲死去的孙子,色迷心窍的姥爷根本不屑听。两个黑道混子来到店里要吃要喝,顺子想倒倒苦水,这两个人不仅少付餐费,还打骂他。扫街的老王怪他没有把店里的招牌收好。顺子想和老王说说心里的苦,老王也没工夫听。店里的两个伙计深夜回来,也不愿意听顺子诉苦,顺子只能对着死去的孙子的布娃娃,独自诉说。此剧模仿了契诃夫小说的神韵,主要情节具有一定的原创性。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改编比较成功,人物和故事都立得住。时间和背景,交代得再清楚一些,会更有利于对剧情的理解。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本剧改编自契科夫的原著,但抽离了原著的语境后没有赋予新的时代性内容,导致剧作缺少本土内涵,改编意图也不够明晰。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