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丞相萧何奉命撰写大汉律例。商水县书生兰秋生自负才高,登门自荐。兰秋生本是楚人,其父曾在项羽麾下为官,萧何因此对他忌惮,严词拒绝。兰秋生愤而决定,花百日时间造成一部律例,证明自己才华。百日中,兰秋生自闭于郊外高台,其妻日日送饭照料。律成之日,兰妻送饭时在桃林中避雨,心念丈夫劳累,摘一颗桃子送给兰秋生,无意间犯了盗窃罪。兰秋生出于维护律例尊严考虑,忍痛决定休妻。
兰母听闻儿子不顾情分强行休妻,反驳儿子未曾请示自己,也犯了不孝之罪。兰秋生无言以对,为维护律例严肃,撞死在造律台前,临死留下遗言,请母亲与妻子为自己向萧何复仇,带半部律例去长安出售,另半部律例随自己下葬。
兰母和兰妻在长安街头售卖律例,萧何欲买,发现只有半部。兰母告知萧何,另半部律例在儿子墓中。
夜半,萧何亲赴造律台下兰秋生墓,遇见兰秋生鬼魂,向其深刻致歉。兰秋生提醒萧何,挖坟掘墓是律例上第一等重罪,萧何这才明白兰秋生设下陷阱报复自己。
纠结之后,萧何依然决定,舍弃自己性命掘墓取律,将汉朝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放在首位。兰秋生震惊,试图阻止萧何,却拗不过萧何甘愿承担后果的决心。
才华与无私心地,共同成就公平正义,律令无双。
剧本根据《商水县志》/丘生传说和传统京剧《秋生造律》改编,选材有眼光,人物与故事有内涵有特点,面对当下有看点,也有关注点。作为改编创作的剧本应该说相当成功,剧中两位主人翁兰秋生与萧何,还有秋生妻和母都有戏。全剧以求律、制律、卖律、获律共四场戏,加开始一楔子一气呵成,干净有力。
现在就人物及情节,我觉得有两点需要讨论。
1、制律一场中,秋生妻未经允许摘人桃儿给秋生吃,被面受黥刑;还有本场结尾,秋生完成制律,为报大仇撞死造律台。这都是好戏,但毕竟是给今天的观众观赏,人物的行为动机需要更加合情合理可信。
2、剧作的结局改动很大,成了当下社会的主流导向,主旋律化了。传统的传说或京剧都是秋生死后利用《大律书》条列,诱使贪心的萧何掘墓违法被斩首,报了当年被萧何拒绝羞辱之仇。该剧改编成剧中的人物包括萧何都是为了律法,大义赴死。过去是因果报应,伦理批判;现在是正能量歌颂。哪个好?哪个长久?还有没有更好的处理?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结构有张力,情节一波三折,具有很强的戏曲性。词律工整,格调雅致。京剧《秋生造律》有剧本留存,当下有《斩萧何》偶尔演出。此文本的结局的改良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秋生和萧何两个人物“颠覆性”的重新解读和定义,商榷空间巨大,尤其主题升华至“萧何舍弃自己性命掘墓取律,将汉朝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放在首位。才华与无私心地,共同成就公平正义,律令无双”,过于刻意拔高。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该剧显示出作者较强的昆曲创作功底,基本功扎实,唱词工整,结构严谨,戏剧开展的逻辑性很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与外部冲突均显激烈,情节起伏跌宕,剧本完整。虽然取材于旧作,但有新意。
略显不足之处在于萧何与秋生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上。萧何是刘邦的铁杆,对楚人既有的仇视使他不能客观地对待秋生。这是他性格与认识的严重局限,从而构成了该剧一条矛盾的主线,埋下了秋生的悲剧及自己的悲剧。萧何的悲剧不在于他冒死掘墓获得秋生律的下部,而在于他由此认识到了自己所犯下的不可挽回的错误——基于他的偏见杀死了才华横溢的楚人秋生,认识到楚人并非全是敌人。他将以余生捍卫《秋生律》,以这种自赎的方式延续秋生的生命。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本剧内容虽然是对相关材料有所参考,但是作者在原始材料中独具慧眼,精心提炼和剪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剧本写了才华无双的兰秋生,也写了令行禁止的萧何,挖掘出了两个人物的独特性,跟既有的人物形象比起来,都是非常新鲜的。
一个是地位显赫的相国,一个是恃才傲物的书生,因为一部律令产生了令人想不到却无法回避的联系。思贤若渴的萧何因为忌惮兰秋生是楚人,为谨慎起见,纵然他才高八斗,也不予任用,这也是人之常情,情理之中;而兰秋生牢牢抓住法令无双这个最结实的武器,不惜以身相殉,同时牢牢反击了萧何,而萧何为了法律的公正严明,以一己之身,成就律法的严明,无法才华与无私心地,共同成就公平正义,律令无双。人物性格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无法规避。这一对人物被作者处理得干净、鲜明,两个人的人物关系非常具有戏剧张力,而这样的戏剧张力并不只在于两个人的外部矛盾,而在两个人内心的自我纠结与自己斗争,是一部静水流深的动人之作。
作者选用昆曲作为故事载体,无疑是提高了难度,但是完成度比较高,显示了作者非常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果有些曲牌更加典雅而不是艰涩,可能读起来效果会更好。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剧本在创作上确实达到了“用简单形式讲复杂故事,力求用低成本小制作表现深刻内涵”的追求。故事完整、主题思想鲜明向上,人物性格鲜明。写作遵循昆曲创作规律,戏剧进程流畅。具备较好的文学基础。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该剧在丘生造律萧何犯的典故传说基础上,用最终的人文悖论,将公法与私权的辩证思考揭示出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将“律法如名剑,老夫无福佩此剑,却甘心做铸剑之人,以身殉剑”的现代观念赋予其中,呈现更加理性的律法观。剧中的秋生与萧何从贤者与招贤者的身份关系,基于才华沦落而生起的怨仇,最终共同成为了律法的献祭者,这种献祭虽然是基于个人的报复因素,但却凸显着众生在律法面前平等一律的思考,这种献祭带来的“痛”,恰恰正是一个民族国家在寻求文明蜕变时的必然,该剧的警示价值即在其中。更值得赞叹的是,作者将一段历史的严肃价值,与传说故事的传奇意义,做了很好的处理,全剧一气呵成,突出戏曲的排场,通过人物关系的发展来层层推进整体情节,结构颇为严谨,加之道白与曲文流畅自然,很具古典意蕴。若能在剧终的“悖论”上再强化秋生与萧何的人性变化,效果或许更佳。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这是一部改编之作,在萧何的人物塑造上变化较大,但对秋生的人塑造改变较小。但恰恰是秋生以律报仇、以死报仇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造律是为了社会秩序,是为了公正公平,是为了惩恶扬善保护生命,不是用来要挟人的工具,用律典来完成个人的报仇,缺乏说服力。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昆剧《秋生律》:剧本根据《商水县志》中的丘生传说和传统京剧《秋生造律》改编,主要人物与主要故事情节都来自于原作。该剧与原作最大的不同在结尾,结局不一样,剧作表达的立意也有所不同。原作中,秋生死后利用《大律书》中的条例,让贪心的萧何掘墓违法,被刘邦斩首,报了当年被萧何拒绝羞辱之仇。该剧中改编成剧中的人物包括萧何都是为了国家的律法不怕死而做贡献。原作中写的都是有私心的真实的人物,表现了人间的善恶报应。改编本去掉了传统的伦理主题,但并没有现代人性的思考。一个很有价值的戏剧故事,在思想主题层面变成的为国贡献的概念化表达。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改编剧本结构精良,表述清晰,戏曲功底深厚,萧何与兰秋生两个人物轮廓分明。尾声部分处理的很好。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取材传统京剧《秋生造律》,赋予新意,有格调,题旨好,塑造了秋生与萧何两个相国之才的人物形象。词律也工整,结构严谨,矛盾冲突尖锐而激烈,难得之作。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情节设定有趣。人物动机略有不足。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文辞讲究,细腻,昆曲唱词功力扎实。人物心里,行动细节描写灵动,形象,极富画面感,选材,主题,立意独到。故事清晰流畅,富有极具力量的戏剧结构。严格遵循传统曲牌的格式和昆曲剧本的起承转合。围绕编选律令这一主线,讴歌一代文人为法,为国,为民碧血入墨,不惧生死,高风亮节的高贵人格。是一部上乘的昆曲剧本。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