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大报仇》是元代纪君祥的传世杂剧旧题,经剧作家马健翎为秦腔移植后,成为梆子声腔代表作,据此为底本改编的,有京剧马连良、裘盛戎、谭富英、张君秋领衔,河北梆子王玉磬主演的诸多经典版本。珠玉在前,因此给再创作增添了难度。女性作者凭其独特的视角,为此“春秋八义图”注入了柔情与亮色,结构新颖;以“使命”为题,无疑是意在点明该故事的主旨,但与剧中对白用语均较现代化,如何与题材、古典剧种相熨帖,则是仍须努力的方向。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剧本立意新颖,对赵氏孤儿程勃进行加工创造,形成新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给观众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和解读。
全剧基本符合京剧创作特点,给二度创作留下了空间。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经典文本历久弥新,从新的角度去解读切入能焕发作品新的生命力。以程勃的视角走进赵氏孤儿的故事极具合理性和可信度。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文本的初衷是试图以另一个角度去阐释《赵氏孤儿》,从孤儿的角度去写自己19年来面临的爱恨情仇,生父的仇,养父的义,义父的恨,这是一个不错的角度,但是难度也很大,因为需要真正构建起这个孤儿19年的人生,需要大量的细节和非常多的内容,明显作者是功不可逮,完成不了。所以剧本中程婴的戏、夫人的戏、屠岸贾的戏都很多,这个孤儿的描绘反而少,也流于简单。剧本名字跟内容完全不靠。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个人感觉,还是应该在看看赵氏孤儿的故事,挖掘一下,纪君祥为什么要写赵氏孤儿,这个孩子为什么要姓赵?这是有原因的。剧本用英雄主义的大旗,解释了所有人的义举,还有赵氏孤儿最后的报仇行为?那么我们反过来再看一看,晋灵公为什么要对所谓忠心耿耿的赵家下手呢?保护赵家的后代就是英雄吗?咱们对英雄的界定,是不是应该再思辨一下。如何解读赵氏孤儿进行改编,我觉得应该慎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是看过比较完整且还原的《赵氏孤儿》剧本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以“赵氏孤儿”本人为主角来写这个复仇故事,与以往的改编都有所不同,有一定的新意。程勃在得知真相后的彷徨中巧遇史官,稍嫌突兀。
建议孵化。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本剧源自《冤报冤赵氏孤儿》,此题材在戏曲创作中殊为普遍,各个版本均有可取之处,是一部深入人心的历史剧。本剧以“孤儿”角度立意,较有新意。剧作者戏曲写作笔法较为老练,全剧心理情感表达较为厚重,某些唱段很抓人心。建议:加强改编创作的力度,统一视角,全剧都以“孤儿”为主要视点进行结构,尤其是“舍儿救孤“等重点场次需要彻底改换为孤儿视角,重新创作,以实现前后统一,从而真正实现剧作者的新立意。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赵氏孤儿的故事,讲述角度发生了变化,有新意。赵氏孤儿得知真相后选择出走,情节更为可信。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经典元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是中国戏剧史的经典之作。内容震撼人心,传演至今。京剧《使命》即是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更加迎合时代潮流,更能贴合现代审美的改编。在前期的诸多改编作品中,多是以程婴为主人公展开叙述,本剧旨在让观众看到赵氏孤儿本人在面对抉择时,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内心波动。但该剧虽然符合现代潮流,同时在主题上做出了些许改编以符合当下时代审美,但在人物展现上仍有空间,作品主题与人物动机还需再斟酌。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整理改编传统剧目《赵氏孤儿》,有原剧本做蓝本,整出戏结构紧凑,语言凝练,以赵氏孤儿的成长为线索,重新解构剧中人物,有较强的可看性。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作者在阐述中说明想以程勃为主来写赵氏孤儿,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角度,有新意。但是剧作的呈现似乎离这个初衷还有一定的距离,首先关于程婴救孤的过程可以不要,以免占去大量篇幅,第二,全剧还是程婴的戏比较多,程勃仍然是被动的和次要的。如果剧本能一直贴着程勃去写,以他为视角可能更符合阐述里的目标。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源自《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区别于遍演舞台的京剧、豫剧等舞台作品,本剧围绕着杀孤、救孤,报恩、报仇展开情节,以人物关系、立场、情感化入内里,是一部难得的较有内涵和戏剧张力的好作品。剧是好剧,剧名过于现代、模糊,建议修改。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