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其实是现在比较容易让年轻人找到共情点的题材,本剧前半部分推进有些慢了,用了“逼婚”、“假男友”等较为常规的设定,虽然后半部分都翻出了一些新意,最后痛点也很有力量,但前半部的节奏容易让人失去耐性,剧本文字和节奏都还需要打磨,故事核心也分散在各个人物的秘密中,有些模糊,但整体题材还是可取的,可以看出一丝丝《议事录》的影子。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京剧?故事的主题不够清晰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大龄女青年被父母催婚的常见题材,但死去弟弟谷大海的设置让整个故事有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关于写作价值意义的探讨略显个人化,更像是剧作者本人的辩白而非戏剧人物的台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应为话剧,不是京剧。
作品可概括为由父母“催婚”牵扯出的潜藏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多重纠葛,这些经年累月压在心底的“秘密”使家庭成员陷入情感关系困境。剧本构思巧妙,人物在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自由转换将两代人的情感恩怨娓娓道来,每个人心中的谜团徐徐展开,起承转合一气呵成。人物的语言也颇有特点。情节有拖沓之处,建议调整。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题材有趣,概念戳人,具有十足的时代特性,人物也比较典型,在真相之前的铺垫工整、情感有层次,揭露之后反而用力过猛,每个人物都只剩下了黑暗和不堪,震撼之余并不见创作者的态度和价值倾向,带有反社会色彩。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作者开篇说,这个剧本从2018年就开始构思。的确,这是一个无论人物设置,构思结构,还是场面布局都相当精心完整的剧作。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反思,包括对人性的揭示也是颇费心思的。
很明显,剧中的父子关系,儿子的自杀受《推销员之死》的影响较大?《推销员之死》中儿子只是沉沦,该剧中自杀有人为之嫌?整体而言,剧作的前半部略显拖沓,剧作的结尾没有收好,叙事表达不够清晰。在现在的基础上完善能成为一部相当不错的剧作。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剧本的排版有点问题,可能是上传的时候格式出错了,有一部分直接偏到了右边,看的时候有点费力。作者说自己从2018年开始创作这个故事,所以故事的完整度和流畅度都是没有问题的。台词也很有意思,感觉在看一出生活戏,很琐碎也很有趣。但是感觉铺垫的有点太多了,最后一部分把所有的矛盾放到台面上解决的时候会显得有点乱,还有一点太过于紧张了,突然提速有点猝不及防之感,和前面的节奏形成的对比太大了。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故事的情节很完善,但整体构思上还缺乏亮点。两代人之间的观念隔阂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主题,想将这一主题写出新意是比较大的一个挑战。主人公租男友最后假戏真做,但又发现二人同父异母的关系,这一情节设定虽然有反转,但是略显俗套,即便事实揭开后也未能给人更多的惊喜感。整个故事的结构以及人物的语言方面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从剧本观看上来说,这部戏不是一个正常剧本的结构,也没有相应的舞台提示。要说是京剧好像也不是京剧,说话剧也不是话剧,不知如何界定。建议调整格式后再度上传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假男友假结婚的创意本不新鲜,但情节严丝合缝,人物真实得如同我们认识的人,完成度很高,从多个层面引人思考。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作者写的很用力,但整体上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意义。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很愿意相信作者是因为阅历尚浅才凭空臆造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愿意鼓励有如此表达欲的作者能够从生活的磨砺中获得合乎情理又出人意料的创作灵感。但是,目前这一稿,很遗憾。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适合中小型剧场的话剧,情节设置和台词都有种轻盈的美感。整部剧一气呵成。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文本格式读起来实在费劲
体量略大,拎重点精简,加快情节发展节奏
前面铺垫的有点多,进入的有点慢
剧终,所有假象被揭穿,人物关系被揭穿,戛然而止,还是挺有力量的
把每个人最丑陋不堪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谷云于波结婚态度的转变有点突然,剧本整体有些套路化,看前面能猜到后面,所以还要找到抓住观众的抓手,细节取胜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剧本格式太乱了。
主题单薄,故事不够丰满,戏剧性不够,人物符号化。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很有抱负的一个故事。作者说从2018年开始构思,确实时间的沉淀让这个故事完整而合理。每一场的,尤其是前3场的,故事推进速度有些慢。看似很多细节,但是对于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推进都处于单一层次。顾男友的初始桥段,已经很常见了,只能说不功不过。这种人物关系的建立也许还有更有趣的方式。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用带假男朋友回家见父母切入生活场景,加上主角与去世弟弟的跨时空对话,巧妙且富有情趣。但在写作手法和核心主题的提炼上还需要打磨,有提升的空间。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作者填报时应该是笔误了,不是京剧是话剧剧本
人物生动,每个人物形象饱满而有趣
“浪卷珍珠”的名字起得也吻合戏的内容和气质,由意象提炼出的形象式的名字,为其他主创部门的再创作提供了形象的参考价值。
年轻一代和旧有一代习惯观念上的冲突与无法调和,编剧并没有为了制造这种矛盾而制造矛盾,对现实生活敏锐,有机自然、真实可信,会在未来的演出中引发观众们的共鸣。
看似俗套的开篇“冒充男友”,由人物完成得却不俗套,反而还很有趣。由此可见,桥段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人物驱动。女主角与弟弟的戏写得恰到好处,并没有陷入矫情的俗套和悲情中。
唯一可惜的是戏的结尾部分,编剧埋下的矛盾,集中在结尾处连锁爆发,看似充满了“戏剧性”,在观感上却破坏了之前鲜活的质感。矛盾的集中爆发,使得前四分之三生动有趣的质感,变得僵硬。
无论是哪一代人,总是在追求一个过于理想化的生活、过于道德化的准则,然而人性本身却根本无法做到,自己嘴上说的追求、教育下一代准则,自己其实根本做不到;所以生活总是分裂的,陷入在隐藏秘密和痛苦挣扎中,还拒绝认清。这是常态,但生活总是在这样的常态下继续。个人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调整结尾。只是建议。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