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八年(1505),李梦阳进郎中,时明武宗(正德皇帝)初立,宦官刘瑾等“八虎”使皇帝万机渐废,诸大臣上书皆不能上达,李梦阳毅然为户部尚书韩文写疏揭发刘瑾,正德三年(1508),刘瑾罗织罪名,使李梦阳入狱。
李梦阳狱中传出纸条给康海,曰:“对山救我。”
刘瑾与康海同乡,慕其才,屡欲招致,康海始终不肯。然为救文友,康海往见刘瑾,通宵畅饮,以言动之。
不日,李梦阳获释。
正德五年(1510)八月,刘瑾事发,被凌迟处死,康海以同乡受其株连,被削职为民,时年35岁。
李梦阳不曾进一言以救。
——对山救我,谁救对山?
一部古装大戏,剧情不禁让人想起人艺的话剧《知己》,用一段历史故事,诠释了一段“东郭先生与狼”的寓言。
整个故事中,对于刘瑾的内心性格的塑造加入了作者的想象,是一种创新,对于李梦阳这一角色的塑造,显得单薄,感觉作者预先给李打上了“中山狼”的小人标签,从一开始着笔墨,便让人感受不到该人物的好感,这样一来,就丢掉了“人的复杂性”,也从而让结局的必然性少了很多“唏嘘”的可能。
另外,文中几次突然冒出的现代词语,让人跳戏,手段不高级。
二度呈现,可以考虑与戏曲元素更多的结合。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一个完整且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只是部分地方的台词不太符合人物和剧本中的规定情境,如果台词再细细打磨,整体应该会更好。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故事挺好,引人深思,完成度也比较高。但一些细节处比如台词尚需斟酌,零星现代语言的加入会给人一种跳脱的感觉,如果形式做些创新更贴合现代未尝不可以尝试。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这部作品戏曲的味道很重,其实不如写成戏曲。倘若仅仅是批判李梦阳忘恩负义,主题立得还不够高,就算写康海被朋友坑了,导致历史上留下永远的污点,似乎意义也不是很大。除了第一场,每场戏更多写的是结果和反应,而不是事件和过程,康海劝说刘瑾也仅以劝说的方式,把戏做静,也没有多少层次感,感觉几句话,看了个皮影就搞定了,甚至也没有拿出多少筹码。刘瑾倒台太快,人物的反应还是给得浅了。朝政戏各个势力刻画得不够,导致政局变化的时候,复杂的博弈没有出来。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康海的遭遇可悲可叹,全文叙事较平,部分描写多余,没有吸引亮点,主题不明。古代背景的作品使用现代流行语言不合适。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