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儿女》

艺术类型
创作类型
原创

剧本题材
原著出处
--

作者姓名
版权登记
第三方认证

发布日期
2020-05-07
版权证书

简 介

						上世纪70年代,林县因严重缺水,民不聊生。村民何水旺也因为没有水,而不得不同英子的婚事告吹。在尝试了一系列举措后,书记决定带领村名修建一条人工天河。为了更好地生活,何水旺等人投身到修渠大军中。可正值困难时期,工地施工举步维艰。杨书记为了借粮四处碰壁,无可奈何打起了战备粮的主意,另一面工地上的工人也开始质疑起这个渠是书记捞政绩的产物,甚至给政府写了一封举报信。在书记的实际行动下,村民们终于相信了这个渠是救林县的生命渠,水旺和英子在渠线上也终于言归于好,可是一场突发的事故却改变了一切。英子因为事故牺牲,收到举报信的调查组随即封渠停工,带走了杨书记。直到这时何水旺等人才真正明白修水渠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林县后代的子子孙孙。为了林县的未来,何水旺等村民,立下军令状,誓死捍卫红旗渠,却也终于得到了调查组的肯定,重新恢复施工。因为他们相信,这些人一定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评 语

初评评委 2020-04-21
扶贫题材的剧本似乎进入了一个“套路”,一个非常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村子,一位励精图治、为了扶贫牺牲个人生活甚至生命的村干部带头人,他突然诞生了一个帮村子脱贫的点子,而这个点子在过去几十、几百年也没有人能想出来,另外还有一个以扶贫政策、扶贫干部作对为使命的的后进典型,最后他一定被带头人感化。

本剧是在众多雷同的剧本中,质量优者,人物性格立体丰富,舞台手段虚实相宜,唱段唱词运用了民歌小曲,舞台呈现效果会很好。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0-04-20
此剧以河南林县红旗渠的故事为叙事核心,从一场婚事导入引漳入林工程,试图以北京的剧种演绎河南的故事,创意颇有挑战性。第六场杨书记的台词“一个无所作为的官员,它的危害不比一个贪官污吏要小”具有现实警示作用。

在如何处理河南和北京两地方言及语言风格方面,似乎没有考虑周全。另外,第三场和第四场以大量台词构成,没有核心唱段。
剧情细节有待完善,尤其中间部分的戏曲化方面要加强。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0-04-15
以红旗渠的修建为题材,这是一个不太好写的题材,但是作者通过英子与水旺的婚恋关系为主线,来表现林县人缺水的残酷生存环境给人带来的困境,杨书记为了带领大家走出困境,为了老百姓的生存在保乌纱还是做实事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总体来讲剧本的结构比较扎实,人物关系的扭结也比较合理,有一定的编剧技法。不过北京曲剧来演,与剧本的语言风格有些出入,似乎略有一点地域上的不吻合。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0-04-15
应该是完成度比较高的一个作品。这是戏曲版的《红旗渠》,戏一开场就从水旺的婚事直奔主题,因为缺水水旺和英子一对有情人难成眷属,当地村民的围观让人切实感觉到当地水资源的不易,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第一幕也让我们对主要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剧本语言质朴,晓白如话,和曲剧剧种特色相得益彰,后半部分写得略仓促,可以把握住节奏,细细打磨,可能会更好。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0-04-10
红旗渠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林县人民在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生产产物资匮乏的情势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历经十年完成了这项壮举。体现了劳动人民大无畏的愚公精神,也涌现了很多有担当敢作为的好干部。剧中描写了时代背景下这一波澜壮阔的史实,故事平实感人,具有真情实感。但由于事件发生地的关系和剧本体现的地域风格,个人认为更适合河南地方戏来排演。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