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点一点的青天

艺术类型
创作类型
原创

剧本题材
原著出处
--

作者姓名
版权登记
可信时间戳认证

发布日期
2021-09-02
版权证书

简 介

						

一群师生想突破常规排演一部作品纪念鲁迅诞辰周年。可是难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想。大家开始尝试用各种办法,比如将小说《呐喊》里的故事组成一个“呐喊”的世界,于是他们排出了“北京一日”,却引来了新的争议。而他们用经典人物形象阿Q与孔乙己排出的“狗道,人道”更是惹来了观众的歧义。怎么办,他们回到了那个1917年的八月,在钱玄同登场敲开周树人的家门前——见面后,周树人用一篇白话文小说宣告了鲁迅的诞生——我们听到了周树人与头顶上一只“夏虫”的长长空谈。新剧排完,老师却说,学生们排演的可能不是话剧。但是却肯定,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表达鲁迅最“中国”的形象。


评 语

初评评委 2021-10-27
这个舞台剧是用来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的,如果是面向熟悉鲁迅作品的人,应该会很喜欢,但是确实也可以考虑对鲁迅作品不熟悉的人,怎样让他们由更好的剧场体验。

站在鲁迅作品上已经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了,如何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与观众“持续性对话”这就是需要编剧继续思考的。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10-26
这个舞台剧故事是用来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的一个剧。

故事比较讨巧的运用了鲁迅先生的小说《呐喊》进行改编,也是一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而后前两场基于小说的表达之后,第三场很有趣得来到了1917年钱玄同敲开周树人的家门,用一只夏虫跟周树人的交谈达到主题立意的表达,不与夏虫语冰,但是依旧与夏虫说,也是一种意味声长,到最后说人道和狗道也是辛辣讽刺的一笔。
就故事本身立意和表达而言很新颖有趣,但是人物就剧本上看似乎较故事本身而言略显单薄。值得再继续打磨梳理。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10-26
莫要轻易碰“鲁迅”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10-13
能把书中的角色融合整理重新排列,作为一部戏来上演实属新鲜,如果能把戏中戏角色中面临的窘境和戏中学生们面临的困难相结合,推动更大的立意,会有助于整体的深度挖掘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10-10
如果这部戏是面向熟悉鲁迅作品的人推广( 除掉只喜欢文学作品但对进剧场不热衷的读者),也许他们会看得很开心;但如果要收获更多的观众,编剧需要自己思考以何种叙事能让不熟悉鲁迅作品的人也能有很好的剧场体验。


对于不熟悉鲁迅作品的观众,三场戏人物众多,且每场人物和剧情都不同,一来他们需要不断接受新的信息,二来信息与信息之间缺乏连续性。

目前的剧本已经拥有了一部好作品的开头,希望编剧能继续打磨出一部与观众“持续对话”的作品。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