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襦记》

此剧本版权已由‘培源优选’独家代理,合作请洽18600936689
艺术类型
创作类型
改编

剧本题材
原著出处
(明)徐霖《绣襦记》

作者姓名
版权登记
可信时间戳认证

发布日期
2021-02-28
版权证书

简 介

						

本剧整理改编自明代徐霖所著传奇《绣襦记》,并参考唐传奇《李娃传》、元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等文本,进行重新诠释。

本剧的主要情节是,长安名妓李亚仙于三月三生辰至曲江池畔游春修禊,偶遇前来赴试的书生郑元和。郑元和乃常州刺史独子,缁装可观,因此受到鸨儿的礼遇,与李亚仙共同度过了一段神仙眷侣的时光。后来郑元和资财散尽,鸨儿不愿继续让他独占李亚仙,设下“金蝉脱壳”之计。李亚仙听任并且被动参与了计赚的过程,但当她真正离开郑元和之后,才发觉自己对其已动了真心。来到新的住所后,李亚仙相思难遣,不再迎客。鸨儿屡劝未果,便重提当年收留的往事。李亚仙借机自赎,并陈明当初自卖与今日自赎,皆是自己选择,由自己承担。经历了诸多波折,行乞为生的郑元和于一个雪夜来到了李亚仙门首,两人久别重逢。李亚仙从此一心陪伴郑元和读书,不觉三年。郑元和学业渐成,心生浮躁。面对李亚仙的规劝,屡屡出言轻薄。李亚仙愤而剔目,其因有三:郑元和将自己的青眼看作惑人的根源;李亚仙错将登徒浪子,认作了至诚君子;两人从两看两相欢到两看两看相误,今不如昔,再看无益。李亚仙的鲜血,滴在见证了两人恩爱与患难的绣襦上。圣旨传来,李亚仙被封为趼国夫人,夫荣妻贵。然而此时已经失明的李亚仙只是嘱咐银筝将圣旨与绣襦一同焚化。

 

相比《绣襦记》原著,本剧更加看重李亚仙作为女性的独立意识和深刻价值。唐传奇《李娃传》能令这一本事得到流传,并不断被再创作的原因,便是李娃敢作敢当,取舍有度的独立性格。为了表现这一点,本剧充分挖掘了“绣襦”这一意象的叙事功能。这件绣襦,是李亚仙为娼之前亲手所制,也是其良家女时期的唯一纪念,承载着她对针黹女工,相夫教子生活的向往。但由于家道中落,她用绣襦包着细软逃入娼门,自卖其身,是将这份向往暂时封存。但她仍然忍不住穿着绣襦,渴望遇见值得托付的良人。后来自赎其身,她仍以绣襦包裹细软。但这渴望最终被因失望而流淌的鲜血染污。


分 析


评 语

复评评委 2021-04-30
剧目改编自明传奇《绣襦记》,但相比原著,并未体现崭新之处。每一场跨度较大,人物性格与关系塑造流于表面,结尾剔目过于突兀,缺乏铺陈,尚未跳脱传统戏框架。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30
作品之于原著,没有根本性的改造和立意变化,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不大。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30
本剧延用元杂剧结构方式,情节紧凑,节奏明快,但结尾有些局促。唱词与念白,不失昆曲之风雅同时更易于现代观众欣赏。主题立意,作者的重新诠释具有当代意识,着重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豹尾式结尾干净利落。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30
 剧本改编自流传久远的经典之作,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相对成熟完整。作者以女性视角展开,以李亚仙为主要人物,以“绣襦”贯穿全剧的构思都很好。剧作的问题是,剧中折与折之间的情节逻辑不够严密;重点场面的细节表现真实可感度不够;尤其是全剧结尾有直奔主题之感。作者需要沉下来,沉进去,强化人物关系及情感的真实性。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29
 本剧为整理改编作品,改编自明代传奇《绣襦记》,属于常规选材,所以视角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剧本中,编剧将“生拆鸳鸯”时的李亚仙由不知情改为知情,并将最后李亚仙“剔目劝学”的原因作了修改,此外的情节改动不大。对于这两处修改,第一处,改为知情是否会影响李亚仙的整体形象,能否真的达到编剧阐述的“表现李亚仙性格复杂性”的作用?值得商榷。第二处,改动“剔目劝学”的原因,也存在一个与前面的李亚仙形象是否“对得上”的问题。从唱词方面来说,编剧在整理改编时,除大量保留原作中重点场次的原曲词外,有个别曲牌属于新创或“改了一半”,对于这类曲牌,要注意是否合于曲律的问题。此外,作为当代戏曲演出文本,唱念安排上似乎可再做提升,可适当增添念白的分量。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出品机构 2021-04-27
改编后的剧本反而觉得没有了当初的感觉,人物不够丰满,叙事拖沓,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26
该剧为传统戏,生、旦对儿戏,线条流畅、人物清晰。二、三折衔接略显紧凑,演员赶装时间较短,收尾比较仓促。另外在曲牌选用上有待进一步规范。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25
曲词优美,却稍显空泛套路;命运跌宕,人物却波澜不惊。即使是剔目以示警戒,更

多的好像母亲教子一般,理性冷静,而非相爱至深的恋人。
女主人公自开始初遇书生,直到被封为夫人,如果人物语言行为随年龄、际遇有所变化成长,也许会让人物更加细腻丰满,也更会引人共鸣。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24
《绣襦记》戏曲演绎版本较多,川剧等还相当精彩,而同题材的类似作品各剧种更是数之不尽,此版沿袭了李亚仙的情感波折,从她与郑元和的离合悲欢中讨论真情挚爱,独立自由,有所发挥,但也不算一家独有。剧本布局整体比较恰当,各重点场次比较有戏可做,有戏可看,有戏可听,尤其有些曲牌在特殊场次的多人之间回环复沓使用,效果较强烈。结尾收束很急,貌似没收住。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复评评委 2021-04-21
本剧通过“绣襦”这件重要的道具贯穿全剧,映射出主人公追求美好生活的境界和刚烈纯贞的性格。全剧主旨鲜明,故事合理,人物性格突出,昆曲编写较规范。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31
本剧改编自明传奇《绣襦记》,参考唐传奇《李娃传》、元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等文本。相比明传奇,该剧将戏份更集中到李亚仙身上,试图开掘她女性的独立价值与深刻意义。可以明显看到作者面向该创作理念的努力,尽管其实现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不过绣襦之意象确然有所拓展。但场次之间目前衔接还有些跳脱,第五场李亚仙剔目稍嫌突兀,人物关系之扭结度及情绪之强烈化表达还可进一步提升。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31
本剧延用元杂剧结构方式,情节紧凑,节奏明快,但结尾有些局促。唱词与念白,不失昆曲之风雅同时更易于现代观众欣赏。主题立意,作者的重新诠释具有当代意识,着重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豹尾式结尾干净利落。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31
昆曲原有《绣襦记》这一剧目,此版新改编的《绣襦记》有一定的新意,作者把原以郑元和为第一主演改为了李亚仙,情节上也是以李亚仙的情感为行动主线,表现了李亚仙作为一个虽入青楼却不甘堕落,依然向往美好的爱情;却又历经坎坷,最后落得个令人唏嘘凄凉结局。

此剧基础不错,有值得再深入加工提高的空间,如有可能,期待搬上舞台。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31
《绣襦记》

再度诠释李亚仙与郑元和情事,情节取舍颇费心思,场次整合很有章法,“金蝉脱壳”和“襦护郎寒”两折引人注目,把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得细腻而饱满,“血染绣襦”一折在情感共鸣层面有待深度开掘。此剧为昆曲文本,建议作者把目光放宽至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以利于搬上舞台。
立意7分(10分)
结构9分(10分)
剧情16分(20分)
人物14分(20分)
唱词21分(30分)
二度空间6分(10分)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7
作者将李亚仙作为女主,将原著中与之无关的枝蔓删芜精简,卷首加重了贯穿道具秀襦之于亚仙的特殊意义,为之后的赎身打下伏笔。

李亚仙与男主人公相遇缠绵、与老鸨设计陷害、赎身相思、雪中相救、剔目劝学直至秀襦圣诏俱焚,故事曲折跌宕,触目惊心;但描写亚仙内心的语言大都节制理性,从出场到剧终,年龄感变化不强,总给人一种冰美人的状态,不太能打动人心,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27
本剧注重对李亚仙的描述,真挚感人,劝夫励志,女主人公性格表述比较丰满,故事主线鲜明,只是结尾感觉过于简单了。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1-03-15
《绣襦记》为明代传奇(戏曲)旧题,徐霖撰。另说薛近兖、郑若庸作或说万历时无名氏改编。母题可溯自唐人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与元杂剧大家石君宝作品《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自戏曲改编起,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原作有所提高,对后世演出本有着深远影响。《绣》剧中的“教歌”“打子”“莲花”等名折,于南北昆坛都有不同路线的传承,但鲜有全剧演出,更少有串折。选择这部旧题,改编者是非常有眼光的。但在曲牌选用上有一定问题。如楔子《曲江游春》中的【皂罗袍】,句法应为:6,5,4。7,7。4,4。4,4,7。不好借题发挥,用韵失格:如【皂罗袍】第一句,最后一句仄韵;若平韵就唱不出,或者倒字。第二折《金蝉脱壳》【山歌】【红衲袄】拆唱较有新意,但后者为南曲,色作“shai”读为北曲读音,不可用于南曲押韵。而仿元杂剧“四折一楔子”体例,又以传奇定名,未免文不对题。剧本体例上亦须加强规范。如作者有意深造,真爱昆曲,建议潜心研习曲律,再求文学表现与专业领域尝试。如《昆曲曲牌套数及范例集》等,皆为必读工具书,可作圭臬。
  • 2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