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广东番禹一个出生于商人家庭的少年邓世昌,随父亲到上海经商。他年纪虽小,却心怀忧国壮志,高瞻远瞩地意识到,当时租界瓜分,异国轮船在内河中横行,对中国的国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于是,毅然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说服自己的父亲,报考了福州船政学堂,与林泰曾、方伯谦、严宗光、林永升等一同成为首届学员,毕业后,很多学生被派往英国学习,邓世昌却被派从舰上实习开始,一直做到管带之职。因驾训水平高,被派到欧洲船厂接舰回国,在途中冒着外交风险带被骗受苦的华工回国。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之后,朝廷因党争和慈禧腐败,停止海军军备,而同时的日本却处心积虑地将自己打造成为战争强国。1891年,丁汝昌邓世昌向李鸿章请求添置新式战舰和火炮,而李鸿章面对朝廷中各种势力的牵制也无可奈何。大战在即,北洋水师的将士们都知道中日双方在装备上的差异,然而,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大部分将士,都做好了为国死战的准备。战争前夕,日本间谍战先行打响,在中国沿海所有地区都有间谍出没,而中方却反应迟钝。并且,除邓世昌管带的致远舰外,其他舰船的官兵经常下舰居住,军纪不整。终于,1894年, “高升号”运兵船遭遇日本海军无理拦截,最终全舰一千余名官兵伤亡殆尽。方伯谦管带的济远舰还在护航时逃跑。继而,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在大东沟一战中,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海军在装备条件明显落后于日本舰队的情况下,殊死搏斗,最终不敌而全军覆没,尽管壮烈殉国,他们不屈不挠、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和领土的精神却一直传承了下来,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抗击日本侵略者!
剧本文字生涩,结构场景缺少构思,整体像流水账。需要多想想,下功夫,可以重写。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邓世昌自己具备英雄基因,另外还要让大形势与个人的抉择形成互动,必然和偶然原因都成立,他作出同归于尽的决定才更有说服力。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编剧不是把人物简历流水账记录一遍,加点唱词就可以了。现在十几场戏,每场戏都是过场,演了十几场过场戏就完了,这样的写法太过儿戏,编剧是有门槛的。望深入学习后再来创作。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全剧16场戏,从邓世昌少年闯荡上海滩开始写,一直写到最后以身殉国,每场都是在匆匆交代,这样的传记性的结构方式最后就是面面俱到,但是哪一方面都写不清楚,这个邓世昌给我们的印象并不新鲜,而且这样的成长史是不是适合以这样的方式放在舞台上,几乎是流水账,没有人物、缺乏细节。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一个人为国、为民背负起历史的重担,他是中华民族不跨的脊梁,本剧以邓世唱之求学、务洋、练兵作战等为重要事件,力求表现英雄的志向抱负、责任情怀,探讨一个民族过往历史与奋发图强 。目前剧本朝堂内外各有线索,既有心表现大背景,大时代,分析时运,也有心回归到人物个体,表现个体命运挣扎,但两线都只是初露端倪,没能很充分地展开,尤其是主人公邓世昌的戏,场次不少,做戏还不过瘾,挖得不很深,情感表达不细腻,可提升空间较大。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该剧作以邓世昌的一生为戏剧内容,这样的写法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他内心世界的深层开掘的。戏曲尤其擅长于集中凝练地在一个核心事件中刻画和呈现人物,主线铺开过长,会使得笔力更多落在叙述和交代上,事件纷纭而至,有名有姓的出场人物多达17人之多,有碍于观众的接受。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