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肈建紫禁城》

艺术类型
创作类型
原创

剧本题材
原著出处
--

作者姓名
版权登记
第三方认证

发布日期
2020-03-19
版权证书

简 介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为巩固皇权,朱允炆贸然大肆削藩。北平燕王朱棣,在僧人姚广孝的谋划下,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举兵南下,于建文四年攻至金陵。建文帝驾前叛臣李景隆,开城将燕军接入皇宫……

朱棣带兵封锁内宫,意在迫使建文帝自交传国玉玺并脱袍让位。

不料建文身边太监王恩,怀抱小皇子开启宫门哭诉:言说建文帝携同皇后和太子自焚于寝宫。朱棣急命李景隆焚墟搜尸并查找玉玺,回复只有焦尸一具,玉玺下落不明。僧人姚广孝怀疑建文帝自焚为假,携宝逃遁为真。朱棣为了掩人耳目,对外宣称建文已死,并以国礼葬于帝陵,又密使姚广孝暗差心腹遍地搜寻建文下落。而后将削藩主谋者擒拿灭门,建文旧臣愿保其者不究以往尽纳驾下,不愿降者全押入牢。事后择日登基昭告天下。

朱棣即位,年号永乐,并革除建文帝号,自居明太祖后。加封镇守燕北的爱妻徐妙惠为皇后、嫡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不料建文帝师

方孝孺身穿重孝举着丧棍闹上金殿,朱棣念其是当前儒家泰斗不忍加

害,耐心劝之归于其下为国效命。不想方孝孺自持清高,大骂朱棣并暗示弟子景清伺机弑君,落了个诛灭十族的下场。朱棣盛怒之时,叛臣李景隆为讨好主子,大肆揭发方孝孺同党和赞同建文削藩者,岂料朱棣内心痛恨对朝廷伪忠之人,随即当殿将他诛杀。朝事未毕,燕京皇后徐妙惠差人送来急报:漠北突厥帖木儿大兵压境。朱棣闻讯后加封旧臣杨荣为太子太傅,命其辅助太子监国,自统大兵御驾亲征赴北讨藩……

    自此,朱棣认定燕地北平之为战略要地,大明门户。既定“太子守边”之策略,勾画“迁都北平”之宏图,并力排众议,赋予实施。引出御边、惊驾、廷议、奠基、定鼎、迁都等宏大场次与感人情节。



评 语

初评评委 2020-04-22
此剧格局庞大,彰显宫廷戏的气势和氛围。从封宫闯宫的剑拔弩张始,到迁都紫禁城止,洋洋洒洒,大开大合,朱棣、徐妙惠、姚广孝、李景隆、廖均卿等一系列人物栩栩如生。全篇的对白和唱词均恪守戏曲规范,当然,某些地方的京剧化尚不充分,剧尾的合唱“永乐大帝威而猛,鼎力肈建紫禁城。皇位来路虽不正,谁能抹其不朽功?”四句有待斟酌。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0-04-21
题材宏大、人物众多、事件庞杂,并且是故宫600年的应景题材,展现朱棣登基前后、建造紫禁城、完成迁都的过程,按照这个体量是可以堪称史诗的作品。

以京剧来展现明朝故事,可以说是比较舒适的。人物这么多,又各个都是有故事的、鼎鼎大名的人物,集中在一个戏里,就容易只是短暂的一瞥,向观众介绍一下他是谁,干了什么,就走人。
《三国》题材的戏曲剧目众多,人物同样丰富,但我们想来几乎可以与小说、电视剧的人物并肩,甚至在戏曲中的塑造影响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看法,这都是因为人物塑造的生动,入木三分。立体而非扁平,让历史事件和人物化为一体,不可分割。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0-04-20
恢弘大气,华彩非常。篇幅太大,前面或可删减一些。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0-04-15
朱棣迁都北京是个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许多作品都有表现,但他迁都的原因主要还是从战略考虑,本剧在这方面表现的不够,反而前面大篇幅在陈述起兵称帝的过程,迁都北京都中间以后才涉及到。剧本主要有几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第一,事件太多太杂,事无巨细的陈述,想要表现的太多,戏剧的容量是有限的,它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清楚的表达,流水账式的陈述不是戏剧的本质;第二,陈述了朱棣许多的事件,但看不出作者想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朱棣,一个什么品质的帝王;第三,唱念布局也不太合理。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

初评评委 2020-04-15
没有搞清楚作者究竟要写什么内容,从题目来看应该是紫禁城的建造,而剧本内容大部分在说朱棣的皇位来路不正,登基初期如何想方设法巩固王位,甚至皇后都在这个过程中去世,最后才写到紫禁城的建造历时十年,万分不易,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朱棣虽然皇位来路不正,但是难抹建造紫禁城的功劳。故事牵强,人物简单图解,前后没有必然联系。
  • 0
  • 回复

可输入800个字(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