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2631部作品
通过认证的机构用户,可以对感兴趣的作品索取剧本阅读权限。
《探清水河》是北京流行的小曲小调。近年来,因为被重新整理和演唱而得到了受众们的再次关注。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流传至今,必然有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如果仅仅将其理解为一个发生在市井之中的爱情悲剧,或者视其为简化版的《孔雀东南飞》或《梁祝》,显然就忽略了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
北京曲剧《清水河》脱胎于这支名曲,但内容更加丰富。辛亥革命之后,原本收“铁杆庄稼”的下层八旗兵松老三因生计所迫开起了烟馆。由于发妻早亡,继妻凶悍,粗心的...
剧本改编自历史真实事件,讲述了弥留之际的刘启始终为当年杀掉老师晁错而疑惑、愧疚,于是开始了记忆的回溯。 经过点点滴滴回忆,刘启最终明白了自己所作所为的缘由,而与老师最终的诀别,也让自己多年的愧疚得到了彻底释怀。刘启最终安然闭上了眼睛。
本剧通过刘启和晁错之间关系的变化和矛盾的深入,想要表现出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理念之间深层的错位关系,以及人性深处的内在的矛盾与纠结。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1929年,在周口店出土了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震惊了世界。这一发现,将人类历史前推进了50万年,使中国成为了当时全人类的发源地,那种骄傲和自豪多年都保留在中国人的心中。而周口店遗址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追寻“北京人”》以“北京人”头盖骨发掘和丢失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以我国著名史前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先生为原型,生动诠释了青年裴文...
本剧以西周初年的一段史实为背景,讲述了以卫姬、武庚、周公、管叔、萍娘为代表的两代商周族人的爱恨故事。
西周初年,武王伐纣后英年早逝,遂令周公姬旦与太公望(姜尚)、召公一同辅政成王。周公大权独揽,使得管叔、蔡叔大为不满,也遭致了成王的猜疑。当此之时,为求保全,也为了不再受人非议,周公欲辞相归鲁。本剧的故事就发生在周公养女卫姬与商王武庚之间。卫姬为稳定政权奉命远嫁商王武庚,其时,纣王之子武庚与管叔、蔡叔联合叛乱。周公力排众...
此剧讲述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的故事。风月无情人有情,人多情处风月轻。深深地尝尽了世间味,却不忘“朱门年少空门老”,终究成为若戒律精严之头陀,而卒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其行迹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谓游戏人间,风月无边。辞别风尘,甘入空门,其心迹究竟如何,一路走来,于友,于妻,于母,于这世间,何等看待,演来便是一段风月记。
...人生南北多歧路, 将相神仙, 全凭一己渡。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 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 水流花谢知何处。
明,白生梦奎落第返乡。成亲之夜,文神魁星和宦神竖刁入梦,将白生带至洞府,选定了他的人生之路。魁星暗施神通,白生连中三元。三年后,白生官场浮沉,人性渐泯,终落得身遭发配,妻离子散。魁星与白生协议,只要白生刻成魁星石像,就能富贵回归,子孙绵延。三十年后,魁像将成。白生终于发现...
借两宋之交词人朱敦儒的人生故事与古典诗词的审美,编织现代寓言,抒发现代情感。让年老的朱敦儒与年轻的朱敦儒对话、冲突,用幽默荒诞的笔法,讨论知识分子出世入世的严肃话题,试图突破名节、清高等诸多枷锁,鼓励积极的政治参与。兼有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实际内核的讨论。人物生动可爱,拒绝说教,突破惯性与程式,借鉴《弗兰肯斯坦》的双自我结构,力图让每场戏都精彩。
...“赵氏孤儿”是个被讲述到烂熟的故事,自诞生之日起就吸引了数不胜数的创作者对它进行改编。作为一个年轻的当代创作者,我还试图去说些什么呢?是去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还是拿古代和现代的价值观做冲突,这些我都想过,也都应该有,但我最想表达的是,一个从未被书写过的人的历史——那个在这场壮举中死去的婴儿。我希望戏剧给予死人和婴儿说话的权利,让不自觉的被牺牲者留下痕迹。
在所谓的“崇高命题”消解之后,事件给当事人造成的客观创...
本剧为对《赵氏孤儿》的当代重构。
元杂剧《赵氏孤儿》由两个戏剧动作构成,“程婴救孤”和“孤儿报仇”。难以计数的改编版本中,后一个动作总是被草率完成。然而在当代,年轻人的内心和理由被忽视,是不能再被接受的。因此《国王的朋友》的帷幕就从赵武16岁时拉开:程婴告诉赵武真实身份已经过去三个月了,然而赵武毫无行动,一天上午,他们爆发了争论……而此时,不满屠岸贾专权的公卿们正酝酿着政变行动……
本剧没有完全依照元杂剧的故事,而是从...
《冼达装疯》剧本简介
一出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传奇大戏:主人公太子冼达仰慕汉家文化,同时又以真挚爱情为至上追求,为摆脱不能接受的政治联姻,达到以婢女婉云结合的目的,万般无奈,接受巫医南泽之计装疯卖傻。过程中,发现事情悖离初衷,被野心家利用。冼达与爱人及时省悟,在蛮他公主的帮助下,将计就计,最终挫败险恶阴谋,赢得一个圆满结局。
该剧民族风情浓郁,充满神秘文化的奇幻氛围。
...《冷宁断字》剧本简介
一出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传奇大戏;主人公冷宁本是汉族知识分子,因其祖上与罗摩人有渊源,掌握了早已失传的罗摩文字蜘蛛文,而罗摩人多年前早已经亡国离散。冷宁在曲州巧遇罗摩后裔月秋姐弟并得其帮助,因偶然机缘坦承自己识得蜘蛛文并为其翻译药方,岂知拿到手的帕巾居然是一幅罗摩藏宝图,译出汉文后,引发了惊心动魄的非常事件。始终善良而清高的冷宁,和月秋姐弟历经过一番曲折离奇的变故后,与月秋相知相爱,依托罗摩人...
战国时期,官居楚国令尹的春申君黄歇为替王分忧,不顾年事已高,毅然放弃安逸的生活,主动请缨带领家人及黄国族人到不毛之地——老吴地(今江浙上海一带)治理水患。
为使水患频发蛮荒一片的老吴地旧貌换新颜,春申君昼夜奔波倾尽所能,与当地官府斗智斗勇,及时救下被祭河神的民女芙蓉,劝服被逼作土匪的治水能匠王大喜加入治水队伍。为使工地百姓吃饱肚子,他卖掉了黄国故乡的府邸,在一次决堤事故中又失去了爱女和族人……
<...中国,这是一个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诗化国度。剧中李白就是中国诗歌最鼎盛时期的摘冠诗人。他是中国人心目中的诗神、诗仙。他纵酒吟诗,爱山水如命,少年得志,名满长安。皇上为他调羹,贵妃为他研墨。他以天下为己任,视人人为平等。
李白在歌舞剧中最重要的生命素质,是他在一千多年前已具有的公民意识和人格上的平等意识。正如李白自云:“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笔下的李白虽然一出道...
该剧讲述了中国近代有着“京剧第一科班”之称的富连成社成立、办学的过程。以叶春善为代表的的京剧教育家,在晚清民国时期筚路蓝缕,本着“不为发家致富,只为祖师爷传道”的理念开创科班,为京剧人才的培养、传统文化的继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富连成第二任社长叶龙章继任后,继续实施教育改革,让富社的香火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从而使这座京剧界“黄埔军校”,培养出来马连良、裘盛戎、叶盛兰、袁世海等十几位开宗立派的艺术大师。从规模、发展、影响来看...
该剧本根据真实的伯格理故事改编。我们的时代总是向前的,看向未来的。但是,在我们遥望未来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回头看一看那些曾经在这中华大地上洒下辛勤的汗水,滚烫的泪水甚至血水的人们。有些人生于此,长于此,而有些人却带着使命,远道而来。他们像是上帝带来的一粒种子,默默扎根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这粒种子死了,于是结出许多子粒。
1887年,伯格理从遥远的英国而来,他深入中国贫困的云南贵州等地,帮助孩子受教育,建立学校,创造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