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培源平台 | 2022优选编剧“综合能力提升”云课堂圆满收官

来源 小源2022-06-21

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


2022优选编剧“综合能力提升”云课堂


正式结业


圆满收官


0 (2)_副本.jpg


01


业内名师启迪创作

 

课程学员收获满满



6月17日,在结束最后一堂线上课程后,培源平台2022优选编剧“综合能力提升”云课堂顺利收官。6月13日至6月17日,本次线上公益课程共为期5天30课时,集结了业内10位名师及4位培源优选编剧进行主题授课分享,共有171位学员参与其中,认真聆听名师指导,积极分享心得收获。


本次课程邀请了10位深耕剧本创作领域多年、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内大咖,涉及创作多种文本、多个环节、多样流派、多元风格,从宝贵的理论研究成果,到丰富的实践应用经验,为学员们倾囊相授,得到学员们一致好评。


授课第一日两位老师作为《红高粱家族》的主创,为云课堂的学员们带来了充实的经验介绍。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牟森老师内容聚焦三次华语文学经典的改编经历,全面解析“巨构”叙事工程的内涵、方法及效果。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老师分享了他在业内三十余年的制作经验,结合《红高粱家族》剧组制作流程,生动地为学员们讲解了两个“创”与两个“作”的交织关系。


第二日课程从现实主义出发,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孙惠柱老师结合中西方多部现实主义佳作,带学员思考了“现实主义怎么写好看”这一创作倾向问题,讲述了当代优秀现实主义戏剧的创作价值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唐烨老师于下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导演创作课,结合自身执导经验,细致介绍了导演的剧本分析流程和实际困难。


云课堂第三日两位国家一级编剧从亲身经历和职业成长的角度,为学员们细致解析了创作构思。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宝社老师以自己的创作经历出发,探讨主旋律作品与商业市场的关系,以及如何避免套路化,塑造有血有肉的英模人物,从而达到与观众同频共振的效果。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老师梳理《当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几部作品的创作思考,从“心法”和“技法”两方面给予创作者们启发与建议。


第四日课程聚焦类型创作,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老师分享了她所理解的儿童剧,强调创作者一定要承认自己曾经是儿童,理解儿童的感受才能走近儿童。上海歌剧院导演马达老师从音乐剧创作经验出发,分析了音乐剧的组成要素和剧本结构,强调节奏的重要性,从实践体会帮助学员们打开音乐剧的窗口。


最后一日两位老师给学员们带来了两节别开生面的创作课。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老师梳理了中国戏曲文学发展脉络,分析戏曲文学对戏曲艺术美学风格的影响,向学员们介绍当下戏曲文学的创作情况。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喻荣军为学员们介绍了从市场到灵感,从传统到观众,编剧在创作中要考虑的诸多因素,详细讲述《老大》《家客》《乌合之众》等多部作品从脑海“盲写”到搬上舞台的全过程,还原编剧的思考方式,启迪创作思路。




02


编剧同辈携手共进


风雨同行江湖再会



培源平台在结合名师指导的同时,积极为年轻编剧创造更多对话机会,特别邀请了4位培源优选编剧与学员们进行交流分享。培源孵化作品《威廉与我》编剧田晓威带来了多年委托创作与原创写作的经验总结;培源孵化作品《春逝》《征途》编剧朱虹璇结合创作十余年多部作品的突破与不足,理性分析了自我的成长与进步方向;培源孵化作品《疯狂粉丝》编剧由芳馨热情和学员们沟通了文旅项目创作的经验,讲述团队合作过程中见招拆招的技巧;培源孵化作品《嬴驷与商鞅》编剧赵硕从亲身故事切入,为学员们分享了一路陪伴作品成长的感悟。


导师和编剧们14堂分享课的真诚态度深深打动了学员们,大家都感触颇深。不仅在课堂提问环节中踊跃发言,更是热情地在班级群里互动,彼此分享学习资料和个人笔记,碰撞交流心得体会,甚至还能偶遇专治编剧职业病肩颈和老腰的“养生小课堂”,学员们都直呼“找到了宝藏库”。


祝愿各位同学都能从本次学习中找寻到前进的方向,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创作动力,在圆满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有所增进和提升。我们因梦想而齐聚于此,因戏剧而期盼未来,愿你我携手共进,完成超越、再超越。



微信图片_20220621180945.jpg


微信图片_20220621180951.jpg


微信图片_20220621181003.jpg            微信图片_20220621181012.jpg



编剧课堂不是结束

而是崭新的开始


祝愿

所有同行的创作者

收获满满,佳作连连

寄情翰墨,笔耕不辍


前路漫长,我们江湖再会~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