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儿童剧《芬兰》孵化工作坊

来源 小源2021-12-24

微信图片_20211224095334.jpg


儿童剧《芬兰》孵化工作坊是YUAN·融 培源两周年跨年孵化月系列活动,于12月19日在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成功举办。《芬兰》是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第二期孵化作品,由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姬沛教授带领学生们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孵化,本次工作坊是一次戏剧教育的教学实践汇报。学生们基于9岁小编剧周北荞创作的剧本《芬兰》在戏剧教育的层面进行了深度挖掘及二度创作,充分挖掘了戏剧、教育、理论等不同侧面,最终以基于剧本片段的趣味课堂、音乐儿童剧、教育剧场主题论坛的形式呈现。


微信图片_20211224095339.jpg


“趣味课堂”环节的活动现场,小朋友们在来自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的“杰克船长”和“玥玥副船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互动,经历了一场去往芬兰的大冒险。在前往芬兰的轮船上,小朋友们还一起“作画”,模仿各种海洋动物,不仅解放了天性,培养了戏剧模仿能力,还锻炼了小朋友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微信图片_20211224095342.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095345.jpg


在音乐儿童剧环节,戏剧教育系的学生们以原剧本为基础,进行了故事的改编与创作。讲述了小学生荞荞因为成绩不好被找家长,爸爸经历了一番对教育的摸索思考后,不但没有给荞荞报名补习班,还鼓励她,发明出新的快乐教育方法,最终成绩突飞猛进。


学生们借助歌舞片段,吸引住小观众们的注意力,活跃现场气氛,使剧目片段的可观性增加,对年纪较小的观众理解剧情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剧情的设定也引发了家长们对快乐教育、家校关系、学生心理健康等教育议题的思考。


微信图片_20211224095350.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095353.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095356.jpg


在最后一个教育剧场环节里,戏剧教育系的同学们以周北荞创作的剧本《芬兰》为基础进行延展,借助“教育”话题,以演员们自身故事为蓝本,进行了舞台化处理与演绎,引导现场的家长们对“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好教育”进行思考与探讨。舞台上的呈现,源自演员们亲身经历,使得这个环节中的情感流露更加真实,令人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校园时光,引起共鸣。


微信图片_20211224095400.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095403.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095407.jpg


儿童剧《芬兰》孵化工作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舞台呈现模式,三个部分独具特色,以《芬兰》剧本文本、教育主题为基础,进行不同程度的二度创排,探讨的话题也逐渐深入,覆盖了幼儿、少年、青年不同阶段所面对的对教育的思考,是一次与众不同的孵化呈现。


微信图片_20211224095410.jpg


在演出结束后,到场的戏剧领域及教育领域的专家们,对本次儿童剧《芬兰》的孵化呈现分享了观看感受,让我们来看一看专家们的评价吧~~~~


最开始在初评、复评阶段,对这个剧本存在一些疑惑:是否是一个有情节推进的剧本?对此我们是存在争议的,但最终通过这个剧本,因为其表现了不一样的文字,不一样的内容。从剧本到最后的呈现,实际上是完成了一个戏剧教育,用戏剧方式形成亲子互动。在不同的环节,有着不同的触动。实现了从孩子到大人的戏剧教育。

——中国戏曲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  刘婧


最初看到这个剧本,是儿童视角很有趣。今天的呈现也出乎意料,完全是再创作,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方式。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副总经理  杨树聪


最一开始看到剧本是儿童视角,觉得很新颖,但最初的感受是在舞台呈现上不太容易。今天的呈现形式是很好的儿童戏剧教育启蒙。最后一部分从理论的高度讲教育“什么是好老师”,意义深刻。

——天桥演艺联盟主席  杨秀兰


戏剧文化进入社区,进入家庭对家长的观念是一种改变,陪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新时代的家庭教育要大胆鼓励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多与孩子交流。

——昌平区教委副主任  钱正秒


好的老师要做到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好的教育是要采用中西合并的方式。“戏剧+教育”,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大厂幸福学校教学顾问,课程中心主任  耿光怡


应该鼓励孩子走出教室,参加更多的艺术、体育活动,在双减的背景下,对未来影响会更大。

——现代教育报采编中心主任  李继君


在日常的教育中,需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观察能力、模仿能力。戏剧是一个好的学习手段。戏剧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中国教育智库留学研究中心常务委员/题拆网创始人   康兴华


微信图片_2021122409541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