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水流下来》:每一个儿子都能送走他的父亲

来源 宽友文化2020-09-25

培源孵化剧本《水流下来》入围2020年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是顾雷编剧和导演的一部探讨父与子,旧与新,还有那些理不明的情感之间关系的戏。从观众席的角度看,整体灯光昏黄,身患重病的父亲与一张病床一直在舞台右侧三分之一处颤颤巍巍,而舞台左侧的对称区域,有儿子在大声地对骂,有尖着嗓子的心理医生,还有耐心劝导的护工。可是最终,仍旧是舞台右侧三分之一处,父亲与儿子之间隔着“水”的“交流”,父亲在儿子的怀里去世,这个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值得观众代入与思考。


在这部基调沉重的戏中,导演也融入了恰到好处的幽默,让观众不至于太压抑,思考性与娱乐性兼具,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了超高的水准。


这对父与子可以说是很多亲子关系的缩影,若你对此略有共鸣,或是想从别人的故事里找到答案,9月26-27号19点30,在西区剧场,《水流下来》与你不见不散。


2.jpg


演出时间:9月26日—27日19:30

演出地点:西区剧场




顾雷对舞台细节和表演细节十分着迷,追求精益求精。他的戏剧作品,冷暗的格调中,融汇了轻灵的黑色幽默,在写意的空间造型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气质,兼具平民气息和知识分子思辨的韵味,并保持着一贯的高水准,注重观赏性和艺术美感的平衡。在这次的排演中,他对舞台上的所有细节进行了反复雕琢,每一个道具都力求真实,精益求精,在所有创作人员共同努力之下,将这部戏现实主义的色彩发挥到极致。


《水流下来》的推荐语是“不是每一个父亲都能放手他的儿子,但是每一位儿子都能送走他的父亲”。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顾导想要用语言与肢体,体现现实生活中父子之间的复杂羁绊,比如父亲心中无法让渡的掌控权,儿子对父亲多方面抵触但最后又在矛盾中和解的纠结情绪。


父子之间最终还是告了别,但好像一切事情又以一种新的方式继续延展了下去。


1.jpg

编剧&导演 顾雷


· 编剧&导演说 ·

疫情期间都干了什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这次疫情期间就在家陪孩子,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还没有做好一个父亲。


入围青戏节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青戏节见证我自己人生的成长,我等于参加了第0次和第13次青戏节,这13年是人生的一段路程。


为什么选择把一个描绘父子亲情的故事取名为《水流下来》呢?他的寓意是什么?

父子就有点像两座大山,虽然他们的根基连在一起,但很难靠近,那么最好的交流方式也许就是山间有潺潺的水流下来。我们剧中有一个孩子在小时候画的画,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雪山上面的冰从来不会融化,父子关系就像那个雪山上的冰,看上去不会融化,但是山间有水流下来。


在这部戏中,饰演父亲的张巍老师与饰演儿子的宇文秋实老师之间的年龄只差了一轮,构不成父子的年龄差,但二位专业的演员认为这并不是最大的问题,不管年龄差异为多少,真实有效地沟通才是建立戏中父子情感羁绊的关键。


3.jpg

《水流下来》剧照


· 父亲说 ·

张巍 饰 父亲

声音工作者,舞台剧演员。


舞台剧主要表演作品:《结伴关系》《李鸿章对话伊藤博文》《恶棍训练营》《审判寄生虫》《人生不适情》《良夜》《怀疑》《面朝大海》《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等。



在排演过程中,最有挑战的一点是什么?

最有挑战的就是演一个父亲,而且还是性格侧面这么丰富的一个父亲。以前也演过类似的角色,但这个是我接触过最复杂的一个人物,这我觉得特别有挑战。这种感觉就是没有止境,就是不可能在里面特别轻易地获得一个满足感,但这本身也是另一种满足。


与饰演儿子的宇文秋实有十二岁年龄差的前提下,如何找这种角色之间的羁绊感?

其实我跟他的年龄差距不是最大的鸿沟。对我来说最大的鸿沟是自己没有做过父亲,我在生活中也没有接触过类似这样的父亲,包括朋友的父亲。所以实际上演员之间的年龄差距还好,我们俩之间需要跨越的就是互相培养角色上的关系。曾经也给比自己年龄小的演员演过儿子,倒也没什么,对我来说就是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东西需要更多的沟通。


· 儿子说 ·

宇文秋实 饰 儿子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硕士毕业


参演舞台剧作品:《一出梦的戏剧》《东北往事》《老舍五则》《卤煮》《澡堂》《清明》《面子问题》《旋木》《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 《世界尽头》 《最后只有躺下来》

参演院线电影:《原来我们如此陌生》《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参演网络电影:《站住!别跑》《能力有限公司》



在排演过程中,最有挑战的一点是什么?

首先顾导写的这个角色难度本来就不低。我觉得演好这个角色还是需要在上场时的基础状态要找好,把这个找好之后,后面可能就顺一些。因为上场无论是带着任务也好,还是这个人物的活动,剧本里写的都是非常翔实的,包括有跟父亲之间长期的矛盾冲突,还有一些场外事件,比如情感上的失意、事业上的失意。把这些东西找到以后,后面就会简单一些,但是前期你要去铺垫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还是需要下一下功夫的。


第二就是顾导这个戏写的非常实,有很多细节上的东西,而且他对演员表演的细节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所以在排练的过程中可能细节的东西会非常多,这就需要我们既保持走在人物的行动线上,又要下意识地去注重细节。比如说翻箱倒柜啊,还有给父亲搓澡,这些都是用实物道具去完成的,所以这些东西还是对演员在舞台上的适应能力、对现实主义表演的一些基本功有一些要求,对此我也在向这方面努力。


在排演过程中是如何与饰演父亲的这位演员寻找和培养角色之间的羁绊感?

我跟张巍老师也是第一次合作,我跟他实际的年龄差不是很大,大概10岁到12岁,就肯定够不着父子的年龄差异,但这种情况还是很常见的。我觉得要想和他建立情感关系,还是得通过一次次排练,真实有效地交流沟通,包括后续还有肢体上的触碰和沟通,去互相传达这个力量,我觉得还是要通过这些才能真正建立羁绊。如果要是一上来就硬找这个关系,那肯定就是不行的,还是得通过一次次地排练,到今天我们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 剧情简介

父亲身患重病,儿子回家乡照顾父亲。


父亲借机劝儿子结婚生子,儿子却不愿父亲干涉自己的私生活。父亲猜遍了儿子不肯结婚的原因,最后认定儿子不肯结婚是一种“病”。父子因此吵翻,儿子向父亲说出实情:你身患绝症,请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吧。


父亲自知时日无多,要做的就是给儿子治“病”,他咨询了医生,设下了陷阱,诱回儿子。在治“病”的过程中,儿子尝试沟通,并发现了亲子关系中那些复杂隐秘的纹理。


最终,父亲去世,父子虽未彼此改变,却达成了某种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