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琉璃厂的琉璃还能再透亮一点么?

来源 宽友文化2020-09-25

9月11日,培源孵化剧本《跪求评价,琉璃厂做的琉璃透亮么?》在北京市文联举行研讨会, 业内专家、学者、出品机构代表、剧场代表等8人受邀参会,针对9月8日呈现的喜剧周特别版观摩演出展开了讨论,从现场效果、剧本走向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


经由培源推荐,本剧本目前正在与意向出品机构洽谈出品制作事宜,未来,其将以完整的、成熟的、更好的面貌登上舞台,敬请期待啦!


以下是研讨会发言节选,肯定的话说了很多,揪问题也一针见血,发出来给大家看看,一部好的剧本,再怎么打磨都不过分。


图片6.jpg



1

杨乾武  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这是一部中国特色的喜剧,并且还很受时尚的影响,明年排出来可以作为喜剧周开幕大戏。剧名有点长,稍显啰嗦,让人捉不住头脑,可能“琉璃厂的琉璃透亮吗?”有这几个字就够了。


建议先对这个戏有一个比较清醒的定位,清楚的明白创作初衷,作品本身包含的特点,以及可发挥的空间。原始构思都很好,创意也好,人物故事情节基本的线索都在,后续要把线索捋清楚了,家庭两代人的矛盾,不仅是情感矛盾,还应该有价值观的冲突。老爷子与儿子价值观上的冲突,要由孙女来和解,所以孙女要先出场,遇到刘小粒,发生了一系列纠葛。两个新一代冒出来,承上启下放入琉璃厂的历史,让观众看到时代的变迁,看到年轻一代的发展的未来。


这部作品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增加细节,调整为真正的喜剧节奏,制作成2个小时的大剧场喜剧是合适的。结尾我认为可以让刘小粒告诉观众,经过这一次磨炼,他通过网络、通过新的手段,成为了琉璃厂的大咖,让观众看到,新一代后浪更不一样,更让你分不清究竟透不透亮,最后把他推成一个新一代琉璃厂的代表人物。今后发生的事比你戏里的事更复杂、更难,真假更难辨,价值更难辨,琉璃厂未来会更有戏,这个产业会做的更厉害。

2

李国杰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演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现场演出时,一开始浸没式体验的想法很好,可以延伸一下,观众进剧场里面,立马进入一个老的、古旧的琉璃厂,甚至里面可以真的有文玩字画等等,也可以加一些叫卖,让观众可以在里面消费。


这个剧本的可塑性比较强,给后面导演创作非常大的空间,可以大戏、小戏,可以小剧场,可以浸没式。


我个人提一些意见:第一,搞笑的度要把握好,里面有一些搞笑的元素是否要做成搞笑元素,是否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做成搞笑元素,甚至里面的店名、人名,拿这些东西作为一个搞笑的元素,稍微浅了一些;第二,串场的两个角色很不错,尤其是说陕西话的那个演员演的不错,但是这两个角色并没有对整部剧起到推动作用,存在的意义不大。



3

吴彤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室主任

 

培源初评时,这个剧本就在我的组,我记得阅读剧本的过程中,笑个不停,无论题材还是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体上来看,是一部基础很好的作品。但这个戏起点的构思比较适合电视剧,线头多,比如说宝艺阁老掌柜的儿子是在后半段出场,对于话剧舞台来说有些晚。如果整剧以刘小粒为主线,可能需要把多的东西剪掉,把篇幅省出来集中在刘小粒身上,以他为主,其他的支线附在他上面。


现场演出,开场时,刘小粒营造出来的是搞怪的气质,最后又是一个大团圆的正戏的结尾,演员们的风格不统一,导致不知道这部戏是什么风格。导演以及编剧需要把控这部戏的走向、气质,将演员表演时不统一的感觉捋顺了,才能让观众看戏的时候不至于产生割裂感。


4

欧林子 京都文化副总经理

 

从文本上看,这个剧本不管是在专家还是出品机构眼里,都是很好的,水准比较高,我们都有共识。演出上的建议是,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使用一些元素来突出琉璃厂的特色,现在只是故事发生在琉璃厂,但是琉璃厂一些特殊的东西没有明确体现出来。琉璃厂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古玩字画,一个是文房四宝,还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第一街,在前面浸没式体验或者剧情需要的时候,有笔墨纸砚这些文饰特征特别明显的东西会更好。


另外,建议删掉跟剧情关联度不是很高的人物,居委会大妈或者是保洁;孙女的角色,比较单薄,可以再充实。



5

牛春梅 北京日报资深记者

 

“跪求评价”可能是现在一个网络用语,观众比较熟悉,“琉璃厂”和“跪求评价”配在一起,有一种反差,比较容易引起一部分人的好奇心。戏里的确有涉及网络电商,但是网络和现场销售形式的冲突没有明确体现出来,名字和内容没有结合的特别紧,所以不一定非得是这个名字。


整体上,这是一部比较好的剧本,作为观众,前半场的体验比后半场好一些,可能是节奏的原因,没有按部就班的推进,后面有一点拖沓。主人公刘小粒的转变交代得不是特别清楚,无论是人物还是衔接上都有一些不统一。


文玩行业写实的东西会让大家感兴趣,但是有一些地方过于漫画化,这些人物以及情节的发生,动机还可以再加强一些。


6

王萌 天桥艺术中心艺教部负责人

 

我们现场邀请了将近二十位的观众来看,这个活动结束之后,也跟他们做了深入的沟通和分享,他们大部分都评价很正面、很好,尤其是浸没式的开场体验,观众一进场就感觉融入到了剧场之中,参与到摆摊、买东西,没有敲入场钟声,自然而然的演员跑上场,灯压下来了,戏就开始了,大家的反馈都是非常好的。


有几个不太足的地方:


第一,现场能够看到导演在剧目中设置一些喜剧的包袱,但是抖的有一点点尬,理论上笑过之后有思考,笑中有泪,有一些更加升华的部分这是更好的,但是他们笑过了就过了,对于深度的挖掘,后期可能需要再进一步打磨。


还有一些过场的过程中,换幕、黑场、压光,三弦、流行歌曲、葫芦娃主题音乐的搭配会让观众有一点跳戏,跟他们一开始进场感觉到的文玩的、京味的、传统的,有一些喜剧或幽默的气质不太一样。


第三,现在的观众喜欢看PK,喜欢看斗法,喜欢看两边掌柜经营理念不一样,经营技巧不一样,有的是甜菜,有的是咸菜。实际演出过程中斗的很少,没有看到PK的地方,建议后续可以再挖掘一下。


7

石超 天桥艺术中心艺教部

 

通过这次舞台呈现,让我看到了这个剧本很大的舞台创作空间,可能由于它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演出,时间以及布景都不能做得很充分,本身这个剧本的京味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是评弹的使用,非常契合,建议后续制作时,可以从音乐、布景等各方面加重“京味”气韵。


这部戏的初衷是用娱乐性的风格讲严肃的主题,但呈现出来的感觉是,它不是一个非常开的喜剧,好笑度不够,不是闹剧的方向,但是作为一个正剧,厚重感也缺少一些,没有特别发人深省。可能是编剧想用一个喜剧类外壳包一个严肃的主核,产生了纠结和矛盾,所以效果没有达到。如何平衡喜感和厚重,可能是编剧后续要发力的一个点。



8

张卢璐 培源制作人 

 

这是一个行业戏,它是有厚重的根基在的,但是这个有别于其他讲行业剧比较厚重的特点,是加了一部分搞笑的幽默,遗憾的是层次感没有出来,看剧本不太有这种感觉,其实还是呈现的时候有点割裂。


我认为这部剧本可以对标《庆余年》的风格,《庆余年》是古装的,跟历史稍微有点挂钩,但是所有人都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种喜剧的风格,后期再制作的时候是可以学习的。


剧本如果一直只有对立,没有统一的话,很难自圆其说,如果最终把所有的对立都统一到“刘小粒”这个人身上,他便拿到所有的秘集,成为了武林盟主,就有主角光环了。


9

高建城 培源项目负责人、宽友文化总经理 

 

这个戏,语言表达是它很重要的特点,包括情感的表达,比如刘小粒大量的煽情,或者老爷子讲述他最初入行的动情,都是在用嘴说,或许可以有其他的表现方式,比如不说话,简单的一个动作,就可以完全表达情绪,有时候大家沉浸在不断语言的煽情和过程中,没有留白,会有点割裂。


刘小粒为什么会对宝艺阁的老爷子产生感情,肯定是他有一些行为流露出跟他爷爷生前一样的状态,这时候的感情流露就是真的,一个拥抱就够了,不需要说那么多话。如果喜剧感很强,整个节奏很快,突然有一幕节奏变了,又没有那么多语言,那个对比会非常强烈。当然这个设计还得编剧自己去揣摩。


10

李梁 本剧编剧

 

专家们提的建议、意见,非常切中要害。这些意见,逐渐让这个剧变得鲜活,让它每一个阶段都有越来越好的方向。我后续会根据大家的意见进一步的去完善和修改剧本。


关于这部剧本的创作,我最开始的设想是,这两家对垒的店都是有问题的,这两家店就是现在琉璃厂的现状。而且现在真正爱逛琉璃厂的人越来越少了,那里面还有很多好东西,可是年轻人完全不认。现在呈现出来两家店的方向都不太对,其实当年所有最有文化、最懂艺术、最爱看书的人都爱聚集在琉璃厂那个地方,为什么现在有文化、懂艺术的人不聚集在这个地方?我想唤醒大家的意识。


刘小粒是一个最关键的搅局者,他是一个核心角色,他把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带到了琉璃厂,不管琉璃厂在发生什么故事,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今天一个年轻人走到了这里,他会发生什么事情。


老师们说主线、故事没有完全能够支撑到我希望能够表达的东西,我特别接受,很希望我在之后的过程中继续把这一块加强,表达清楚,完成我所设想的那样,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这个地方、喜欢这个地方,这样的话,这个剧本身又会有更深远的意义。